分数统计表游戏是一款有趣的游戏,它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分数,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游戏规则很简单。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分数统计表,表格中包含多个分数,每个分数都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的分数。接着,我们需要根据游戏规则进行计算,将每个分数进行约分或通分,并将结果填写在分数统计表中。最后,我们可以根据填写的结果计算得到每行和每列的总和,并根据规则进行比较,找出最大或最小的值。
这个游戏能够帮助我们学习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不断地练习,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分数的运算,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分数统计表游戏还能够促进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在游戏中,我们需要与其他玩家合作,共同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通过沟通和协作,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想法和需求,进一步增强团队合作的能力。
总之,分数统计表游戏是一款有趣的游戏,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学习分数,提高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促进团队合作能力。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这个游戏,享受其中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的意义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学习方法目标:会合作,能探究。
三、情感态度目标:通过了解分数的产生,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趣中启思
1、欣赏“双关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好吗?老师这儿有两幅非常有趣的图片,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屏幕出示图1)你看见了什么?
图1图2
生1:我看见了一个酒杯。
生2:我还看见了两个人的侧面像。(电脑分别闪烁酒杯和侧面像)
师:看来,同一幅画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有不同的发现。请大家接着看,你又看到了什么?(出示图2)
生1:我看见了一位老太太。
生2:我还看见了一棵树。(众生狐疑)
生3:我看见了一位戴着皇冠的公主。
师(故作惊讶状):咦,我怎么没发现?你是怎么看的?
生3(歪着脑袋):我这样倒着看。
师:你是想跑到画儿的那边去看,对吧?(众生笑)这可不容易,这样吧,咱们人不动让画儿旋转一下。(演示过程:老太太变成了小姑娘)(生看得目不转睛,继而笑、兴奋)
师:这位同学真是“火眼金睛”啊!憔悴的老太太果然变成了美丽的公主,真是太神奇了。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苏轼在一首诗里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师抑扬顿挫的朗诵引得学生也跟着吟诵起来。)同一个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发现也不同。
2、游戏:“以不变应万变”。
师: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着什么?(出示一个苹果)
生:一个苹果。
师:一个苹果我们用自然数“1”来表示,两个苹果你还能用自然数“1”来表示吗?(出示两个苹果)(生沉默,深思,继而有一只手高高地举起来。)
生:可以说是一双苹果。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换了一种眼光,他用“双”作单位,两个苹果也可以用“1”表示。老师要感谢他,为同学们开启了另一扇思维的大门。(话音刚落,很多同学都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
师:四个苹果呢?
生1:一袋苹果。
生2:一盘苹果。
生3:一捧苹果。
生4:一篮苹果。
师:50个呢?
生1:一篮苹果。
生2:一筐苹果。
……
师:10000个呢?
生1:一车苹果。
生2:一吨苹果。
师:嗯,你估得还不错,10000个苹果大约重1吨。
师:10000000个苹果呢?
生1:一火车苹果。
生2:一屋子苹果。
生3:一大堆苹果。
……
通过这个小游戏我们发现,自然数“1”不仅可以表示1个,还可以表示多个,小小的“1”可真了不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跟神奇的“1”有密切地联系。
评析:课前谈话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第一个内容里提供的两个著名的心理学图片,体现了一种哲学思想:以不同的眼光看待同一事物,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单位“1”的理解也是这样。第二个游戏也为单位“1”的突破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师生互动,整体感知
(一)分数的产生
1、由“身高”引入——构建问题情境,造成认知冲突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好吗?
(学生站起来与老师行礼时)
师:我发现咱们班有几位同学的个儿特别高,瞧,这位同学都快赶上李老师了。“你能告诉李老师,你有多高吗?”
生:1米45厘米。
师:是够高的。老师真羡慕你,小小年纪就长这么高。咱们班上有刚刚1米高的吗?(没有。)有2米高的吗?(没有。)有3米高的吗?(同学们开始笑)有没有4米高的呢?(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并大声说没有。)请你们想一想,你们的身高能用整米数表示吗?(刚开始同学们都特别兴奋,个个喊着说“能”,老师并不急于表态,只含笑看着大家,大约半分钟后,大家纷纷表示无法用整米数来表示自己的身高。)
师:是啊,大自然是千姿百态的,我们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刚才碰到的问题,以前的人们也碰到过。实际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于是人们就发明创造了分数。(板书:分数)分数就是这样产生的。(随手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分数:1/4)
师:老师刚才一下子就写好了1/4,但分数演变成这样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你们想知道以前的人们他们在心里想表达1/4这个意思时是怎么表示的吗?
2、了解分数的产生——呈现发展史料,传播数学文化
课件播放flash动画。
图3、图4、图5、图6依次如图7的排列方式呈现(每幅图呈现时均伴有时钟的滴答声),然后将图7中的图画隐去,只留下图8中的内容。
图3图4
图5图6
图7图8
教师简要解说:大约在三千多年前,古代埃及人用像嘴巴的形状的图形来表示分数(图3),时间在缓缓地流逝,大约在两千多年前古代中国人用算筹表示分数,1/4写成这样,上面摆1根小棒,下面摆4根小棒(图4)。又过了很长时间,在公元八世纪时,古印度人发明了数字,1/4写成这样(图5),到了公元十二世纪,古阿拉伯人用一根横线将分子和分母隔开,分数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图6)。
谈一谈:看着分数的演变过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图7、图8)
生1:我觉得从古至今分数的样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变越简单了。
生2:我觉得人类真了不起,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
……
师:这几位同学谈得都很好。大家看,这四个1/4虽然写法不一样,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它们究竟表示什么意义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分数的意义。(完成板书:分数的意义)
评析:教师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分数的产生演变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粗略地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二)提供感性材料,动手操作,复习旧知
师:在你们的课桌上,老师为你们提供了一些学习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每组6人)。下面就请你们自己任选一种学习材料,动动手,看能得到哪个分数,并想一想是怎样得到这个分数的?(材料有:蛋糕1块,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纸各1张,1米长的布条2根。)
生1:我把一块蛋糕分成两块,一块就是它的1/2。
生2:我给他补充一点,应该是平均分成两块。
师:要不要强调平均分呢?
生:要!
(师板书: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2块,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是1/2。)
(学生继续汇报,教师择其要点板书)
过渡:通过平均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得到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下面要继续研究分数的意义,是接着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呢?还是试着分一些物体?
生:试着分一些物体。
(三)以“分苹果”为载体,步步为营,探究新知
1、激活生活经验,突破重点“一个整体”。
师:分什么呢?就分苹果吧!课前有位同学把四个苹果说成是“一盘苹果”,我觉得这位同学很不错,他不再是一个一个地看这四个苹果,而是把他们看成了一个整体。(课件显示:用集合圈将四个苹果圈起来。)五个苹果能看作一个整体吗?
生:能。
师:生活中还可以把哪些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生1:三个西瓜。
生2:一个组的同学。
生3:全班同学。
师:很好。谁能说一个比他们更大的?
生4:全校同学。
生5:全中国的同学。
生6:全世界的同学。
(学生边举例,教师边做集合圈的手势,随着举例的范围越来越大,手势表示的集合圈也越来越大。)
师:这位同学眼界真开阔,他已经放眼世界了。全世界的学生也可以看成一个整体。通过刚才我们对一个整体的举例,你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生:单位“1”可以很大很大,也可以很小很小。
师:就是说单位“1”表示的数量可大可小。
评析:将课前游戏中的“四个苹果”不留痕迹地“牵”过来,为突破单位“1”打好了伏笔。“生活中还可以把哪些事物看作一个整体?”搭起了数学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创设问题情景,平均分“一个整体”(课件展示)
(1)师: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能平均分吗?你打算把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每份是几个苹果?
生1: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是1个苹果。(电脑显示分的过程见图9)
生2:我想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是2个苹果(电脑显示分的过程见图10)。
图9图10
生3:这2个苹果也是它的2/4。
生4:老师,照这样说,1/2=2/4啰,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为什么会相等呢?
师:你很会思考问题。老师想告诉你们,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大家很快就会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部分内容中学到。(板书: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是1/2。)
问:同样是1份,为什么表示的个数不同?(同时呈现两种分法见图11)
图11图12
讨论得出:同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每一份所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2)师:把12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每份是几个苹果?
生:(答略)(显示分的过程见图12)
(3)师:40000个苹果能看作一个整体吗?如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每份是几个苹果?
生:(答略)(显示分的过程见图13)
图13图14
(4)师:比较这3个1/4,你有什么问题或想法吗?(同时呈现平均分4个苹果、12个苹果、40000个苹果的图见图14)
生:同一个分数1/4,为什么表示的苹果个数不同呢?
讨论得出:由于整体不同,同一个1/4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可能一份刚好表示一个苹果,也可能表示两个苹果或更多的苹果。
评析:在设计这一部分的教学时,教师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改革教材的例题呈现方式,“跳出教材教数学”,随着“分苹果”层次的不断深入,这一活动所承载的知识内涵也引向了更丰富的境地。另外还创设了“2个1/2”、“3个1/3”相比较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分数意义中难点的理解水到渠成:同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每一份所表示的数量也不同;由于整体不同,同一个1/4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可能一份刚好表示一个苹果,也可能表示两个苹果或更多的苹果。
(四)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
结合黑板上的板书归纳概括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所表示的意义。
师:同学们,我们费尽了千辛万苦才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多读几遍吧。(生自由读分数的意义)
师:如果老师只想让大家读四遍,你能用分数告诉老师,你完成任务的情况吗?
生1:我完成了这个任务的1/4。(其他学生马上猜:读了1遍)
生2:我完成了这个任务的3/4。(其他学生马上猜:读了3遍)
生3:我完成了这个任务的4/4。(其他学生马上猜:读了4遍)
生4:我完成了这个任务的5/4。(其他学生马上猜:读了5遍)
生5:我还有1/4遍没有读。(其他学生马上猜:读了3遍)
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我发现分数的分子可以小于分母,也可以等于分母,甚至可以大于分母,是吗?(生:是。)
师:同学们刚才是把“四遍”这个任务看成了单位“1”,其实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碰到“修一条路、完成一项工程”等问题,我们也可以把“一条路、一项工程”等看作单位“1”。好了,同学们都会用分数告诉老师你们读书的情况了,老师恭喜你们又掌握了一项新本领。
评析:顺势总结“以后还可以把‘一条路’、‘一项工程’等看作单位‘1’”,将数学知识前后衔接起来,体现了用“发展的眼光”来教数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应用题作了一定的孕伏。
三、实际应用,深入体验
1、用分数说一句话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情况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谁能举个例子?
生1:我们班有65人,今天有1/65的人未到校。
生2:爸爸要写一篇论文,现在他只完成了1/2。
生3:天花板上有12盏灯,坏了一盏,坏的灯是所有灯的1/12。
师:你真会就地取材,观察得很仔细。
生4:教室的窗户上共有16块玻璃,这一扇窗户上的4块占1/4。
……
评析:通过让学生充分的举例,使学生感到分数就在身边,运用分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体会用分数来表示和交流地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课后习题(1、2、3题)。
3、猜一猜:三个花篮各装了多少枝花?
出示3个花篮:
从第一个花篮里拿出1枝花,拿出了这篮花的1/5;
从第二个花篮里拿出2枝花,拿出了这篮花的1/5;
从第三个花篮里拿出3枝花,拿出了这篮花的1/5。
师:“这三个花篮各装有多少枝花?你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来。可以独立创作,也可以和同伴一块儿完成”。
评析:这是一道富有挑战性和开发性的问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它犹如一枚枚石子投入蓄势已久的湖里,激起了层层涟漪,学生在自主的空间、平等的机会中自主探究、积极合作,出现了许多精彩纷呈的“创意”,正所谓“灵感总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4、游戏:“动脑筋站起来”。
师:“以前同学们下课时都是一起站起来跟老师道别,今天咱们分批站起来,好吗?先请全班同学的1/2站起来,再请剩下同学的2/3站起来,要使最后几个同学一起站起来,你想用上哪一个分数,怎么说?”
游戏名称:我见过你
游戏目的:增强孩子对数的认识
使用年级:二年级
游戏道具:一副扑克牌,共计54张牌。
游戏人数:2人或4人。
游戏规则:
(1)两人合作,洗牌,把扑克牌洗均匀,叠整齐,背面朝上,从上往下翻牌。
(2)第一盘学生A翻牌,两人抢答。大声说出扑克牌的名字,要说出花色和数字,如方片3、梅花K、黑桃6等。一副牌用完,这一盘游戏结束,最后各自数出自己得到多少张牌,得牌多者获胜。
(3)第二盘再由学生B翻牌。每一盘的结果都要记录。
扩展资料
小学数学本身讲起来就比较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再讲数学课时,尽量穿插一点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数学谜语,吉祥数字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学数学课堂游戏100例
上一篇:分数知识闯关游戏
下一篇:分享服装知识的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