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我为你整理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思维能力,希望能帮到你。
一、学前幼儿的思维特征
从思维发展的过程来看,幼儿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然后出现具体形象,最后发展成抽象逻辑推理的思维。学前幼儿的思维发展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属于高级的思维方式,学前幼儿大多还没有具备这种思维能力,只能说是处于抽象逻辑思维方式的萌芽期。
二、直观行动思维
又称“直觉行动思维”,主要是以直观的行动方式进行。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的概括能力水平低,而更多依赖感知和动作的概括。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的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在3~4岁儿童身上也常有表现。这些幼儿离开了实物就不能解决问题,离开了玩具就不会游戏。年龄更大一些的幼儿,在遇到困难的问题时,也要依靠这种思维方式。
三、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幼儿开展游戏,扮演角色,遵守规则,并按照主题来行动,就是依靠在脑海中的相关角色、游戏规则和行动计划的表象进行思维和解决问题。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3~6岁的幼儿期是思维开始发展的时期,幼儿时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它是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在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动手玩科学促进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学前幼儿的思维方式,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发展,成为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脑海中的形象来思维。幼儿的脑中充满颜色、形状、声音等生动的形象,幼儿在思维时就是运用这些形象进行运算、解决问题。
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高层次的方式,幼儿后期(5岁以后),是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阶段,发展得早的幼儿表现在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因此针对幼儿的思维特点,鼓励孩子动手操作科学活动,是激发幼儿发展逻辑推理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方式。
幼儿从亲手操作、亲眼目睹、亲身体验实验结果的过程中,以具体的形象思维建立科学概念,建立事物发生变化的因果关系,建立验证猜测的实证态度,除了能激发幼儿对科学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连结,帮助幼儿达到比较、分析、概括和综合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之外,无形中已经培养了孩子的科学技能与科学态度。
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旨在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以扩展领悟自然世界的能力,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现代化公民。
孩子天生就像个科学家,对生活周遭的事物都具有高度的兴趣,喜欢动手操弄,观察事物的变化,这些天生的特质,只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鼓励,让孩子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孩子的想象力自由发挥,他的心智和思维的发展就能得到快速的成长。
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
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获取这些的能力。思维训练就是要交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孩子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经过思维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思维训练相关文章:
1.思维训练
2.逻辑思维训练题目及答案
3.逻辑思维训练500题
4.经典逻辑思维训练题
5.自闭症孩子的教育思考:浅谈思维训练
数学思维课程,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于课本上类似游戏活动的习题进行思考,之后再进行纠正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数学语言,逐渐引导学生明白理解数学语言的意义以及数学语言与普通说话用词之间的不同
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培养兴趣,促进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主要是体现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概括性、广阔性以及独创性等。
一、数学思维敏捷性
数学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一个“快”字上。这种快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多方开辟思维点,加快思维启动速度;其二,力求缩短思维过程,迅速获得思维产品。我们经常遇到很多的数学问题,解法的多元性能使学生的思维具有多起点,使其由数见形,由形见数,巧换方法思考与判断。这无疑简缩了加工思维产品的过程。数学思维的敏捷性给我们一个启示:当你遇到很难解决的问题是,不妨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找到问题解决的最优答案。
二、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在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探索所研究数学问题的实质及与现实之间的相互联系。而数学思维正告诉我们沟通了各种数学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及在现实的运用。如数学中形数结合思维,透过形的外表,揭示代数问题的内在数量特征,探讨数与形的本质联系与规律,这是由表及里的过程。这个正告诉我们一个哲理: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你能够真正掌握了事物的实际,你才能够说真正的了解了事物的属性等。避免里只是看现象而看而毫无收获。
三、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灵活性表现在能从已知因素中发现新的因素,并能够随条件的变动决定思考方向。灵活性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学思维的起点与方向灵活,既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用多种方法来思考问题;二是思维过程灵活,即能自觉运用多种法则和规律。在数学思维中,思考问题经常多种模式化和已知、预知、未知三方面相互联系。数学思维提供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各种不同的方法。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论思维起点还是思维过程均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
四、数学思维的批判性
批判性主要体现在数学方法的检验,通过检验可以发现推理的矛盾及运算错误,并予以纠正。数学方法是人们根据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实践总结出的一般模式规律或方法。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维中,可用已知的数学模式规律或方法去检验类似情境的新问题的解决过程的正确性。正是数学思维的批判性使我们对未知的大胆探索,解决更多的未知的问题,推动好了社会的的不断向前发展。
五、数学思维的概括性
数学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只有对解决具体数学问题的过程的概括和提炼,才能学好数学,发展数学。数学思维就给我们展示很好的概括性,而且这种概括是多层次的。
六、数学思维的广阔性
数学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决定了数学思维的广阔性,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一题多解,从多角度、多方向思考问题以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数学联系着各个学科的知识,同时数学思维也服务于各个学科。数学思维的广阔性不光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还有它应用广泛性。
七、数学思维的独创性
独创性与概括性并不是相互矛盾。独创性意义在于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使学生在思维方式上摆脱“框题型、对套路”的僵化模式,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创造性火花。批判性正是独创性的有力保证。
如能把这些良好的思维品质与思维的规律里应外合,使得学生们的思维逻辑更紧密,记忆更深刻,对学习各个学科更有信心。
现代思维、科学思维正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存、相互渗透、紧密结合,和合二为一的高级抽象形态,即抽象形象思维。所以说,数学思维是现代科学思维的标准模式。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首先要让学生走进充满创造性活跃思维的境界,点燃青年学生心中的火把,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发挥出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真正培养出新世纪,新时代社会所需要的高新标准的人才。从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概括性、广阔性以及独创性等去发展学生的思维,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思维数学数与运算、平面图形、立体图形、规则、分类、测量等内容,思维数学可不仅仅是数数和加减,让孩子理解和运用抽象数字后的实际意义才是有效的,而这些数学思维能力需要在具有支持性的环境中进行铺垫和逐步发展。
思维数学课专注于培养2-6岁的儿童思维数学,通过直观的教具操作、独特的团队游戏和可视化的个性教学,让孩子在轻松构建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创意思考力,让孩子快乐的学习数学。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归纳分类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