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学习法,是通过娱乐、益智性的游戏学习,把每一个游戏都当做一次学习,在游戏中学到知识,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学习和游戏同步进行。
学习不只是在书桌边死记硬背,如果为了学习而把自己的脑子累坏了而且还没有什么效果,不仅是令学生痛苦的事,而且也没有达到学习的目的。现代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在游戏中同样可以获得知识。
在阳光小学一年级教室里,小学生们正开心地笑着,跑着,原来老师正带领同学们做游戏呢。这是一堂数学课,游戏的名字叫“找朋友”。老师讲课花去一半的时间,剩下的时间用来巩固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张老师发给每个小学生一张卡片,上面的数字是不同的。
这时,由一个学生首先亮出自己的卡片:5+6,我的朋友在哪里?
很快就会有一个小学生站起来:你的朋友在这里,8+3
紧接着又一个学生站起来:你的朋友在这里,4+7
短暂的停顿后,又有人站起来:我也是你的朋友,10+1
我是不是只有三个朋友呢?看到没人再站起来,最初站起来的学生发问。
张老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自己手中的卡片,看好结果是不是5+6的朋友。
听到老师的话,有些同学受到了启发,原来要求的是结果。
我也是你的朋友,16-5
我也是你的朋友,20-9
……
就这样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把5+6的朋友全部找出来为止。
在下课之前,张老师说:15-7,我的朋友在哪里?
全班同学互相看看手中的卡片,并没有发现结果相同的卡片。这时,张老师说:其实,张老师的朋友很多,只要你能说出得数是8的算式,你就是张老师的朋友。这一下,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9-1,3+5,6+2,13-5……看学生们众说纷纭,张老师趁机说:好吧,大家回去把运算结果是8的算式都写出来,记住数字要限制在20以内,明天我要看同学们的战果如何。这节课就到这里,同学们休息一下。
这个“找朋友”的游戏,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对于数字之间相加的掌握情况,还加速了同学们对于减法的练习。小学生们都喜欢这样的游戏,而不喜欢一个人干巴巴的在那里计算。
在语文课上,杨老师也习惯用卡片来检查学生们对字词的掌握。她的游戏叫“排队组字”。由杨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卡片打乱,发给每人一张,让他们到讲台前来组成老师读出的生字,全体学生认读和评议。比如,“胡”可以分为“古”和“月”两个独体字,而“胳”可以分为“月”和“各”,当持有卡片“月”的同学上台时,就会有两个同学去与他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两个字形、字义都各不相同的字。杨老师还经常做“抢卡片”的游戏,她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师读的字音,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这样的游戏常常让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热情高涨地去争夺常胜将军的位置。每次同学们都是玩得不亦乐乎。
某天下午,阳明路百汇小学刘老师进行学期汇报课。在两点钟时,刘老师把欢乐流动课堂带进了205班的教室。课堂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开始了,刘老师邀请小学生们参加他精心设计的小组比赛拼句子和找错误、YESORNO问答、猜词等游戏,在游戏中渗透着各种语文知识,包括生字生词、词语搭配、形体表演等,小学生们都显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和高度的配合热情。最后,课堂在一段轻快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受到教师“游戏”形式的影响,很多小学生在家里也开始跟自己的父母做这种游戏。他们自己制作精美的卡片,并涂上不同颜色的数字或汉字,然后分给爸爸妈妈,等到一声“开始”令下,全家人开始在桌子上找自己要的卡片,很多小学生的家长最后居然都是排在孩子的后面。这不仅提高了小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还训练了自己的反应能力和肢体的灵活性。作为家长,不但亲自参与了孩子的游戏,也亲眼见识了孩子的成绩。
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三年级的于思佳就经常跟自己的爸爸妈妈做猜谜游戏。每次学习了新的生字,她就回到家和爸爸妈妈猜字谜。如,“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思)”,“日”字加一笔是什么,这个答案就很多了,像甲、白、目、田、申……这也是对所学生字的一个回忆记忆。在识字过程中,如果原原本本地记忆和练习,小学生都没有多大兴趣,而采用猜字谜的形式就不一样了,这本身就是一次智力展示机会,小学生年纪小,好胜心强,以此可以锻炼思考能力。
在承继学校,小学生们的学习方法就是跟游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把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六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玩卡片、猜谜语、“词语接龙”、“抽大奖”、“争当小老师”等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在生活实践中开放学数学,教师把知识点设计成解决日常生活的场景,通过“小商店”、“小银行”、“量身高”等教学设计,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物,在社会上作一些简单的“调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年级的语文课以课文为兴趣点,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上网的方式收集有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拓宽知识面,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与同学交流知识,发表个人见解。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人,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加上教师适当的引导和点评,学生学得轻松,有成就感。一年级的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一年内就轻松地认识了2000个生字,开始进行大量的阅读,并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随着这个习惯的养成,小学生的作文已经上升了一个很高的层次,甚至超越了一些高年级的学生。这实在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学习方法。
除了这些传统意义上的互动游戏外,现代科技的发展还给我们带来了网络游戏。其实网络作为一个高科技的产物,对我们的学习帮助是很大的。比如,字母大战,测试我们的反映能力。如:火箭上有对应的字母,只要在键盘上按一下火箭上的字母,火箭就会爆炸。小鸭子敲字母,如:鼠标点击让小鸭子敲地,地上会长出字母来,同时小鸭子要躲开炸弹哦。连连看,就是把英文单词和实物联系起来,也就是考验单词的记忆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小学生自己可以在家里做的游戏。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增加我们小学生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小学生结伴买东西时也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张丽、刘洋在小区附近的超市买东西时,总是比赛看谁先找到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这些字他们还没有学过,可是在生活中他们已经认识了。当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新生字而自己认识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兴奋啊!在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下,有的小学生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课下我们还可以拿出来跟同学比较一下,互相考一考,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样的方法不但使我们学会了认字,还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途径和方法,我们稚嫩的心灵真实地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使“苦学”变成了“乐学”。不但确立了我们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了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我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让我们在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
在游戏中,天性爱玩的小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在愉快合作的气氛中,学习的重点、难点不知不觉就被突破了,既巩固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又快速掌握了新学习的知识,同时还可引发小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发展小学生积极的个性。
五种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游戏
五种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游戏,好孩子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的努力,每一个问题的出现都在说明孩子成长的不足,教育宝宝需要家长自己先有良好的素养,教育孩子是一份值得投资的事业。下面我分享五种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游戏方法。
五种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游戏11、一日之计在于晨
利用晨练时光,充分调动孩子热情:与不同年龄的小朋友一起锻炼身体;识别不同类型、不同职业的人;了解社区内各种生活设施和服务项目,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需要这些服务。
2、全家猜猜猜
妈妈爸爸与孩子坐在一起相互提问题,例如:每天家里起得最早的人是谁?幼儿园里最喜欢小熊泰迪的小朋友是谁?一起猜测家里的亲戚、朋友以及孩子的小伙伴、幼儿园老师等,还可以扩展到家里的物品以及社区的设施,如医院、派出所等。
3、盒子里的秘密
参加人数4-5人,大家依次把一个小盒子往下传递。规则:音乐停止时,拿着盒子的人才可以拆开盒子看礼物;音乐再起时,拆开的盒子要被盖好继续传递。一轮传递结束后,遵守规则的人能够能得到盒子里的礼物作为奖励。
4、结识新朋友
让孩子说出自己想要交往的对象,和他一起制定暑期交友计划,比如:一个月内认识几个朋友,采取什么方式,达到什么目的等等。与孩子一同设计各种漂亮可爱的便条,便条上有问候语、自我介绍、门牌号码或联系电话等等。让孩子随身携带便条,在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对象时,亲手将便条交给他们,当然,选择对象时要注意安全性,最好将范围控制在下区内。
5、易子而教
为了克服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固有的局限性,有必要扩大孩子的`生活环境,变更活动范围。假期里:两个家庭都外出旅游时,相互交换孩子;在隔壁邻居之间进行短期"易子"活动;有亲戚关系的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互换,到自己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体会不同的生活。
五种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游戏2游戏对宝宝的教育作用
1、游戏对宝宝智力发展的价值:
游戏可以促进宝宝感知、观察力的发展。游戏使宝宝直接接触玩具和各种材料,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各种器官的感知觉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游戏也可以促进宝宝记忆能力的发展。由于在游戏中往往重复地反映宝宝经历过的事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巩固记忆的作用;由于扮演角色的需要,宝宝必须自觉地、积极地、有目的地去记忆某些游戏规则或追忆事件的情节,这样就发展了宝宝的有意记忆。
游戏还可以促进宝宝思维能力的发展。宝宝在共同确定游戏主题、构思情节、分配角色、制作"道具"等一系列活动中,总是在积极思考,不断解决问题,从而使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同时,游戏对促进宝宝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也有着积极作用。游戏的情节、行动方式都没有什么固定模式。在角色游戏中,宝宝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另外一个人,并可以不断地变换身份等。这种游戏的假象性为宝宝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极大的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
游戏使得宝宝彼此之间交谈机会增多,因为大多数游戏不是宝宝独自一人玩,而需要一定的合作和交往。在游戏的全过程中,宝宝都要用语言交流思想,商量办法,有利于宝宝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游戏对宝宝品行教育的价值
游戏是宝宝道德品质教育极为重要的方式之一。通过游戏宝宝能够识别最基本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例如宝宝在游戏中,往往能识别好人和坏人,这会让他们懂得,自己如果想成为游戏中的好人,就必须要求自己具有讲信用、守纪律、诚实、勇敢、坚强等优秀品质,并努力在游戏中达到这些要求,以此在游戏伙伴中树立威信。可以利用宝宝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在游戏中启发和纠正宝宝的一些不良行为,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游戏对培养宝宝个性的价值
宝宝通过参加群体性的游戏,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别人合作,从而增强宝宝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因为自我意识很强的独生子女在一起玩耍时,难免出现一些矛盾和争执,但是也只有通过这种经验才能促进宝宝社会性的提高,学会自我克制,学会听取别人建议,可以培养宝宝开朗乐观的性格和善于协作的精神。这些品质对于宝宝将来上学,直至长大走上工作岗位、步入社会都是十分重要的。
小学生可以玩的课堂游戏有很多,以下列出几个仅供参考。
游戏一:空中飞圈
游戏方法:两人一组,共用一只胶圈。拿圈者单手向前抛圈,对方接圈。然后互换,互抛互接空中飞圈。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圈次数多的组获胜。
游戏规则:1、在线后抛接圈。
2、圈不能触地。
游戏二:炮战
游戏方法: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2—3米的平行线,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面对面成横队分别排在两条平行线后,每人一只沙包。
游戏开始后,用双脚夹住沙包,跳起后,把沙包“射”向对方阵地,沙包“射”过线得一分,“射”中对面的同学得五分。游戏进行数次后,计算个人得分或小组总得分,以得分作者为胜。
游戏规则:1、平行线的距离以绝大多数同学能夹着沙包“射”过为宜。
2、沙包只能用夹住“射击”,不可放在脚面上“射击”。
游戏三:传递实心球
游戏方法: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每组间隔2—3米排成一路纵队,前后距离约一臂左右,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每组排头前放四个实心球。
教师发令后,每组排头开始将一只实心球从头上向后传,直至排尾,第二只实心球从胯下传,第三只实心球转身从左面或右面传,第四只实心球侧身传。先完成的队获胜。
游戏规则:1、传球时必须手递手传球,不得抛接或滚接。
2、传球时如球落地,必须由失手者拾起来继续进行游戏。
游戏四:拉绳角力
游戏方法:准备若干种角力绳(单根、圆形、十字形等),学生两人、三人或四人以上组成学练小组。游戏开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角力绳进行游戏,以先移动或被拉过线等来判定胜负。
游戏规则:
1、发令后才能用力。
2、比赛时不能故意松手。
游戏五:撒网捕鱼
游戏方法:在场地上画直径10—12米圆圈为“池塘”,选2—4人为“渔翁”,其余同学如“池塘”内为“鱼”。发令后,大家齐呼:“捕鱼啦!”然后“渔翁”“网”(圈)进入“池塘”,用“网”捕“鱼”(抛圈套扮作“鱼”的同学),在规定时间内,以捕”鱼“多者获胜。
游戏规则:1、”捕“鱼”时,必须将圈抛出(圈在手中捕到的“鱼”不算)
2、“鱼”不能用手转圈,更不能“游”出“池塘”。
3、捕到的“鱼”要举手示意后再出“池塘”。
游戏六:接换人抽打、赶羊如圈
游戏方法:接换人抽打:一人抽打几次后,另一人接替,抽打同样的次数。争取陀螺不“死”在自己手里(陀螺停住不动为死)。
赶羊入圈:在场地中间画一个“羊圈”,把陀螺当“羊”,2—4人分别站在一定距离的起点线上,同时向“羊圈”各打陀螺一次,看谁先把陀螺抽进“羊圈”。
游戏规则:1、准确地抽打陀螺,不用蛮力或破坏性动作。
2、抽打按顺序,不能抢先或有意影响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