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曲病,预防为主,防治该病在水稻破口前5-7天,用苯甲丙环唑喷雾预防,该病是抽穗期染病,灌浆期见病。如果已经看到小球,可以用氢氧化铜、铜高尚、咪鲜胺喷雾,把小球打掉,要打匀打透,效果好。
硫酸钾适合种水稻。
但氯化钾效果更好。
硫酸钾具体使用方法:
(1)可用作基肥。旱田用硫酸钾作基肥时,一定要深施覆土,以减少钾的晶体固定,并利用作物根系吸收,提高利用率。
(2)用作追肥。由于钾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应集中条施或穴施到根系较密集的土层,以促进吸收。砂性土壤常缺钾,宜作追肥以免淋失。
(3)可用作种肥和根外追肥。作种肥亩用量1.5至2.5kg,也可配制成2%至3%的溶液,作根外追肥。
使用硫酸钾主要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对于水田等还原性较强的土壤,硫酸钾不及氯化钾,主要缺点是易产生硫化氢毒害。酸性土壤宜配合施用石灰。
(2)硫酸钾价格比较贵,在一般情况下,除对氯敏感的作物外,能用氯化钾的就不要用硫酸钾。
(3)对十字花科作物和大蒜等需硫较多的作物,效果较好,应优先调配使用。
硫酸钾是生理酸性肥料。由于作物吸收钾离子比吸收硫酸根离子相对较多或较快,会导致根际土壤酸化,从而提高土壤磷和中微量元素养分的有效性。这种生理酸化作用对北方水稻育苗尤其重要。为了培育壮秧和减少病虫害,要求将水稻育秧的苗床土壤或营养土的pH值控制在4.5至5.5,为此,除了用硫酸水调酸和适量施用硫酸铵氮肥外,钾肥应选用硫酸钾,每平方米施用50克,或每个育苗盘施5克。这样做对酸化根际土壤很有帮助。
提高硫酸钾肥施用的针对性。硫酸钾对各种土壤和作物具有广谱性,但其价位较高。当同时存在几种不同土壤和作物时,要优先考虑需要的作物或土壤,例如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较一般大田作物更需要硫酸钾;大田作物中,豆科、油菜、薯类和糖类作物较其他作物更需要施用硫酸钾;旱区的盐碱土和沙土较一般土壤更需要施用硫酸钾。
进行平衡施肥。这里所说的平衡施肥是指钾肥与氮磷肥及其他养分肥料配合施用。大量的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证明,只有将作物必需而又缺乏的养分配合施用,并与其他农业生产措施密切配合,才能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和环保的综合效益目标。其中要特别注意通过测土施肥,将施肥量控制在适宜水平,要防止因一次施钾量过大而导致作物缺钙、缺镁。
近日,李子柒发布了一个水稻生长的视频,从视频中可以看到水稻从育秧、打田、插秧、生长、抽穗、扬花、灌浆再到成熟,收获至端上饭桌的过程,让大家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在视频中,李子柒将饱满健壮的稻种在水中浸泡一夜,直到种子长出小小的根和芽;接着将刚发出嫩芽的稻种撒在秧田里,它们很快会长成健壮的秧苗;再把秧苗拔出来,分绑成小捆,将其抛到水田后开始插秧。
待水稻适应新环境后,开始生出新株。水稻的茎秆中,幼穗逐渐生长,将在不久的未来开出不显眼的稻花;水稻迅速生长,从根部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稻子完全熟后,黄澄澄的稻谷沉甸甸地压弯了腰。最终,成熟的稻谷变为白花花的大米。
扩展资料
节约粮食的必要性:
节约粮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粮食调查的结果是:112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亿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80年代初宣称,当时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但就在同一时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亿左右,可是却有4.5亿人挨饿。
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数字增加到10亿。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前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
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反而更趋严重。据当时预测,在80年代世界粮食仍将趋向短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世界粮食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的背景下作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