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活动自主游戏培训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老师们讨论户外综合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根据老师们提出的困惑进行逐一解惑。
2、为老师们做了详细的沙水游戏玩法的介绍,让老师们明白了如何带孩子们玩,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自主游戏。
3、实操体验活动中,老师们化身为“孩子”,进行滚筒游戏的尝试和比赛,在沙水区进行搭建,学习各类管道的用法和玩法,体会到游戏的快乐。
户外活动游戏名称及目标玩法:
一、小心炸弹
目标: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圆圈,提高反应速度及动作的敏捷性。
准备:一张飞机图片(玩具),一张炸弹图片,根据幼儿能力可更多。
玩法:
1、幼儿围成圈一个跟着一个走,边走边说:“小朋友们要小心,飞机炸弹分得清,碰到飞机飞上天,碰到炸弹快躲开。”说完教师出示图片,幼儿四散做动作。
2、如果出示的是飞机图片,幼儿就展开双臂转圈做开飞机的动作,如果出示的是炸弹图片,幼儿则要发出“砰”的声音并快速蹲下。
二、穿大鞋
目标:锻炼身体协调性和控制力。
准备:用儿童鞋的鞋盒子做成大鞋子。
玩法:
1、幼儿分成等数的两组,进行比赛。
2、第一个幼儿穿上大鞋到达指定地点返回后将大鞋交给第二个幼儿。
3、以此类推,先走完者为胜。
建议
1、交接大鞋时必须在起跑线处,在穿脱大鞋时注意不要将大鞋踩坏。
2、制作大鞋的时候在脚腕处用柔软的毛线、布作为装饰,既美观又保护幼儿的脚腕不被划伤。
3、游戏熟练后,还可以与其他体育器材组合游戏,如套圈、投篮、扔沙包等。
三、小兔找山洞
目标:能双脚并拢向前跳,动作协调、身体稳定。
玩法:
1、1/2幼儿两人一组,双手相拉,站在场地四周扮山洞,1/3幼儿蹲在山洞里扮兔子,留两个多出来的小兔站在场地中央。
2、扮小兔的幼儿从洞里跳出,边说儿歌“小白兔,没有洞,一二三,三二一,快快找个小山洞”边按节奏双脚向前跳,当说完最后一个字,赶快跑去找山洞钻进去并蹲下,没有找到山洞的小兔为失败者。
四、卷白菜(中大班)
目标:听口令做动作,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
玩法:
卷,卷,卷白菜(所有幼儿手拉手呈一条直线,一头的幼儿自转,依次向另一边卷过去)。
卷好白菜剥白菜,剥,剥,剥白菜(幼儿顺势退回,自然手拉手成圈)。
剥完白菜洗白菜,洗,洗,洗白菜(幼儿边说边用双手从头到脚做洗菜动作)。
洗完白菜切白菜,切,切,切白菜(幼儿边说边用右手做切菜的动作)。
切完白菜炒白菜,炒,炒,炒白菜(幼儿边说边用双手做炒菜的动作)。
抄完白菜吃白菜(当说完“吃白菜”的“菜”字后,所有手背后不动,看谁坚持时间长。
五、穿过地雷区
目标:听指令向指定方向跑,锻炼动作的灵活性。
玩法:
1、在场地上画两个同心圆,小圆直径2米,大圆直径10—15米,在大圆的外围放上与儿童人数相等的卡片或其他物品当敌人。
2、全体幼儿扮演地雷在小圆中站好,听到教师的信号后,齐喊“轰”表示爆炸了,然后马上向外圆跑。
3、幼儿捡起一张卡片,即表示炸到了敌人(只能拿一张),马上跑回小圆内站好。动作最快者为优胜。
传统的向教师进行“理论灌输”式的培训和单方面“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已被证明收效甚微。教师的教育活动本身自有一套知识逻辑,仅靠外部影响和他人知识,难以促进教师实质上的发展。[1]因此,研究教师个人知识的结构,把握其发展条件,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自主建构个人知识,对于当前教育改革实效性的提高不无裨益。
一、教师个人知识的逻辑结构
个人知识问题素来是复杂的,其结构的划分方式也不一而同。教师个人知识结构的划分方式中,影响较大的可归为两类。一类从内容的角度进行划分,姜勇曾总结国外关于教师个人知识结构的研究成果,认为:“虽然不同学者对教师知识的分类不同,但都会包括这四种重要的成分:即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教学内容知识以及关于情景的知识。”[2]另一类从逻辑的角度进行划分,正如陈向明认为,教师个人的实践性知识结构至少包含信念、教师主体、问题情境和行动中的反思这几个构成要素。[3]本文谈及的教师个人知识,意指教师这一独特的职业角色应该具备的知识整体,其本质是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获得的,一整套的包含符号、方法和信念等内容的逻辑体系。
综合现有研究,可以认为,教师个人知识结构应包含以下四个构成要素:理论与事实、方法论、信念、情境。四个构成要素相互联结,并作为一个整体对教师个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见图1)。
1.教师个人知识的理论与事实构成
“理论与事实”是教师拥有的关于教育理论、教学内容的命题或图式。理论与事实并非绝对的一一对应关系。有的理论可以有多个例证来解释或证明;有的理论却没有任何事实支撑,教师可能仅仅是记得了一个道理,但却并没有结合实际真正理解。并且,还存在理论与事例错误匹配导致误解的可能性。种种情况表明,教师应当重视知识结构中的“理论与事实”构成,并对其进行不断扩充、更新、澄清。
作为知识结构中的事实性存在,“理论与事实”本身不体现教师个人的情感及价值去向,而是作为一个“材料库”为行为或思维加工提供参照,为其他三个构成的建构提供原材料。教师以往的生活经历、教学经验、所学习的理论,存放在这里,在知识结构不断的动态发展中,向其他三个构成输出例证或理论解释,使教师对情境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建构出融合自己个性特征的信念及方法论体系。
2.教师个人知识的方法论构成
教师如何监控自己的发展状态,如何管理自己的知识结构,都是需要教师动用自己的方法论知识构成来解决的问题。无论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或是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都没有一种包治百病的方法。教师必须随着需求、对象、环境等因素的改变而调整自己的应对方法,这要求教师的方法论构成必须处于不断的更新调整之中。
从层次上看,教师个人的方法论中既有对整个思维、行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式方法,又有面向具体情境的策略式方法。理论式的方法取之于万千具体情境的共性,无法直接作用于具体情境,要对日常实践发挥作用,必须根据教师面对的不同场景、对象、任务等进行具体化。教师个人的日常经验又常常是零散、不确定的,甚至是包含错误的,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理论上的提升。连接这两种需要的桥梁,就是策略式方法。
3.教师个人知识的情境构成
每一位教师都是生活在特定情境中的人,其个人知识结构中必然有来自于自己生活、工作的具体情境中的成分,也必将面对具体情境中的问题。每一个情境都有自己特殊的要求和丰富的含义,教师“关心的是一个或一群具体的孩子,他(她)或他们有着特别的生活经历,有着具体的心思或一系列问题,他存在于一个具体的情境中”[4]。
尽管不同的教师面对的教育情境各有差别,但同一名教师所面对的具体教育情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学期为时间单位,教师往往面对相似的学校文化氛围、相似的班级和学生,及相同的教学科目。这就为情境知识构成的积累和优化提供了前提条件。在与学生长久的情境性接触中,教师得以加深对他们的了解并不断调整着自己的教学策略、师生关系。而且,这种对情境特点的深入把握,可以让教师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能迅速找准要点,对症下药,采用最为适当、有效的方法。
4.教师个人知识的信念构成
教师个人的信念“通常作为一种无意识的经验假设支配着教师的行为”[5]。如果一个教师认为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考试能考高分,他会对教材上的“考试重点”详细讲述,会让学生“放弃”自己对知识的独特理解,去记忆标准答案。我们一度认为这是教师错误教育观的结果,然而,这并不仅仅是教育观问题,教师的行为是整个个人信念系统作用的结果。教师对社会发展趋势、需求的看法,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观点等,会结合成为一种“信念假设”。面对各种价值冲突,教师从自己的“信念假设”中出发,在对各种价值取向和需求的比较中做出行为决策。
有些教师知道不应该让学生的学习过于疲劳而影响健康,但还是无法在现实中做到。部分原因在于外界压力让教师“不敢放松”,还有部分教师对应试教育“不愿放手”。在后者的“信念假设”中,为学生好,就需要让学生拿高分、上名校,这无疑是一种急功近利的信念。
二、教师个人知识自主发展条件
基于上述分析,对教师个人知识自主发展条件的考查,理应围绕个人知识的四个构成来进行,进而引领教师的个人经验,构建教师个人知识的逻辑,决策教师的个人教学行为。具体而言,教师个人知识自主发展的条件应包括以下四个基本方面。
1.教师个人知识自主发展关键在于新理论的获取
认知平衡的打破是推动知识结构发展的起点。教师只有在对当前知识结构不满的时候,才会主动地去获取新理论,改变知识结构,直到问题得到某种程度上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或“完善的需求”是知识结构得以更新的契机,也是知识结构得以发展的关键。
本来,教书育人者只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去补充相关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然而,当前存在着诸多违背这一原则的教育行为,其中,少数或许是有意为之,大多数却是在教师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的。“一些教师要么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经验的缺陷,仍旧在自我编织的‘茧网’中辛苦地忙碌着;要么即使看到了症结所在,却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为了寻求内心的安全感,仍旧抱残守缺。”[6]如果教师意识不到自己需要发展,就谈不上自主发展,其知识结构也会在“茧壳”里止步不前,难以应对新的问题。
上一篇:户外游戏冷知识
下一篇:户外游戏渗透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