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象棋
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趣味浓厚,基本规则简明易懂,千百年来长盛不衰。中国象棋是模拟的古代战争、直线战争、陆地战争、平面战争。在中国古代,象棋被列为士大夫们的修身之艺。
现在,则被视为是怡神益智的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象棋集文化、科学、艺术、竞技于一身,不但可以开发智力,启迪思维,锻炼辨证分析能力和培养顽强的意志,而且可以修心养性,陶冶情操。
丰富文化生活,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古今中外男女老少皆宜,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大街小巷常常可见纹枰对弈的中国象棋爱好者。
2、围棋
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帝尧所作,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它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
围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棋盘上有纵横各19条线段将棋盘分成361个交叉点,棋子走在交叉点上,双方交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动,以围地多者为胜。因为黑方先走占了便宜,所以人为规定黑方局终时要给白方贴子。
中国古代围棋是黑白双方在对角星位处各摆放两子(对角星布局),为座子制,由白方先行。现代围棋取消了座子规则,黑先白后,使围棋的变化更加复杂多变。围棋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盘游戏。
3、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4、昆曲
昆曲(Kun Opera),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5、京戏脸谱
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艺术门类,在国内外流行的范围相当广泛,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脸谱来源于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筑物,商品的包装,各种瓷器上以及人们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
这远远超出了舞台应用的范围,足见脸谱艺术在人们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说明脸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许多国际友人、国内的有识之士出于对中国戏曲脸谱的好奇与喜爱,都在探索脸谱的奥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象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围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书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昆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戏脸谱
成语接龙、象棋、围棋。
1、成语接龙。成语接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字游戏。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还是体现我国文字、文化、文明的一个缩影,是老少皆宜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成语接龙规则多样,游戏公平、公正。
2、象棋。象棋是中国传统棋类益智游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时期已有记载。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主要流行于华人及汉字文化圈的国家,象棋是中国正式开展的78个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的正式
1.文化常识传统节日选择题
文化常识传统节日选择题 1.中国传统节日问答题选择题及答案
春节、元宵一、选择题1.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春秋2.以下哪个少数民族不过春节 A*** B藏族 C彝族 D苗族3.自汉朝的哪个皇帝开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A汉高祖 B汉元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4.中国人民过春节有多少年的历史?A4500年 B4000年 C3500年 D 3000年5.春节有很多别称,下列选项不是春节的别称的是 A岁日 B元日 C正旦 D元首6.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是在那一年举办的?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7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这一习俗源于 A春秋 B汉朝 C唐朝 D宋朝8.我国废除农历,采用阳历是在什么时候?A1912年 B1937年 C1949年 D1951年9.下列选项不是元宵节的习俗的是 A吃元宵 B赏花灯 C舞龙、舞狮 D贴窗花10.元宵节最早可追溯到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11.元宵节的兴起与哪个宗教有关?A道教 B***教 C基督教 D佛教12.元宵节又被称为 A上元节 B中元节 C下元节 D灯谜节13.下列传说与元宵节无关的是 A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B汉文帝纪念平吕 C点彩灯 D敖年守岁14.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猜灯谜源于 A周朝 B春秋战国 C秦朝 D汉朝15.元宵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食物,元宵流行于 A唐朝 B五代十国 C宋朝 D元朝答案1-5BACDA 6-10CDABD 11-15DADCC清明1.下列哪项描绘的不是清明 A.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C.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D.远上寒山十近斜,白云深处有人家2.扫墓活动通常是清明的什么时候 A前十五天 B.前二十天 C.前十天或后十天 D.前五天3.以下不属于清明的风俗的是 A.扫墓 B.踏青 C.门旁插柳和戴柳枝帽 D.种花4.下列传统节日中,哪个来源于二十四节气。A.元宵节 B.中秋节 C.端午节 D.清明节5.中国有多少个名族过清明节 A15 B.50 C.25 D.306.以下不是清明节的别称的是 A鬼节 B扫坟节 C冥节 D中元节7下列说法与清明不符的是 A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B忽如一夜春风来 C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D.清明时节雨纷纷8.清明节不吃的是 A青团子 B馓子 C粽子 D粥9.清明是农历(A) A4三月初三 B三月初四 C三月初五 D三月初六10.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没有 A糯米酪、B麦酪、C杏仁酪扬 D汤圆答案DDDDC DBCAD七夕1.七夕传说与下列哪对人物有关: A后翌、嫦娥B梁山伯、祝英台 C牛郎、织女D周杰伦、侯佩岑2.以下哪种物品与七夕节风俗有关?A巧果,花瓜,双七水,拜仙禾 B抄手,柳木,冷食,角黍 C香囊,菊花,花糕,桂浆3.下列不是七夕节的别称的是 A.女儿节 B七月七 C.乞巧节情人节4.下列哪项描绘的不是七夕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C.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D.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5."乞巧果子"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它的原料没有 A.面 B枣 C.糖和蜜 D芝麻6. 2010年6月至7月,人民日报陆续刊发了知名作家陈建功、梅洁、王剑冰赞美郧西瑰丽山水和“七夕”文化的美文,它们分别是:A.《好山好水好安家》、《天河》、《五龙河神韵》B.《好山好水好安家》、《白发上津城》、《天河》C.《白发上津城》、《五龙河神韵》、《天河在郧西》7.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 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茼反关于七夕的诗句,七月七日长生殿,-------- A夜深无人私语时 B相逢何必曾相识 C夜半无人私语时 D相见时难别亦难答案CADDB CBC。
2.谁给我15道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问答题(选择题,千万别忘记附上答案
加粗为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流派纷呈,其中墨家作为一支重要的文学思想流派,当时有“非儒即墨”之说,下列不是墨子思想内容的是()
A、兼爱 B、尚能C、非攻 D、尚贤
2、歌谣在我国历史悠久,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原始歌谣不具备有()的特点。
A、优美的旋律B、劳动的内容 C、简短的形式 D、朴素的风格
3、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白话文小说是()
A、《狂人日记》 B、《阿Q正传》 C、《家》 D、《斯人独憔悴》
4、我国宋代豪放派最杰出的词人是()
A、苏轼B、辛弃疾 C、欧阳修 D、周邦彦
5、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的()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A、6月第二个周三 B、6月第二个周日
C、6月第二个周六D、5月第二个周六
6、安徽也有许多文化景观和文化现象,下列哪个不是世界文化遗产?()
A、黄山 B、西递古村 C、黄梅戏D、寿县古城
7、众所周知,春节是我国的第一大节日,而()是继春节后的第二大的节日。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D、清明节
8、《水浒传》一百零八好汉,各有所长,其中()擅长射技。
A、关胜 B、燕青 C、秦明 D、花荣
9、明清时期出现的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
A、《三国演义》B、《儒林外史》 C、《水浒传》 D、《孽海花》
10、1明朝晚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白话短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是“三言”和“二拍”,其中“二拍”的作者是()
A、冯梦龙B、凌濛初 C、金圣叹 D、施耐庵
11、唐人重视功名,渴望在军队中的表现建功立业,当时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人生价值观,此句诗出自()
A、杨炯的《从军行》B、李白的《侠客行》
C、高适的《燕歌行》 D、王昌龄的《从军行》
12、苏轼门下学士众多,下列()不属于“苏门四学士”。
A、黄庭坚 B、秦观 C、张耒 D贺铸
13、下列诗人中,()不是盛唐时期的。
A、王维、孟浩然 B、高适、岑参 C、李商隐、杜牧D、李白、杜甫
14、《红楼梦》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是指()
A、香菱B、探春 C、晴雯 D、湘云
15、《红楼梦》中,()认为魏晋以来好诗只有“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两句。
A、惜春 B、邢岫烟 C、妙玉D、元春
3.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目给我答案
填空 1.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动笔写作().全书分为()五大部分,记载了年的历史,共()卷,()字. 2.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的代表作品,作者().它描绘北宋都城汴京()时节汴河两岸的风光,生动地记录了中国()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3.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四省,全长约()公里,自开凿到现在已有()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航线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运河.简答 1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 2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在21世纪的今天它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3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的标志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4.著名学者余秋雨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你同意吗,为什么? 1.史记,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一百三十篇52万多字 2.张择端,清明时节,10 3.河北、山东、江苏、浙江,2500年 1.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2.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
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
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3.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特点可以参考这个网站?si=1 4.对于长城,余秋雨在里面的观点其实认为修筑长城并非帝王的万事之业,而是劳民伤财的事.在里.余秋雨把都江堰和长城想比较,一是因为都江堰是秦朝太守李冰修筑的,而长城也是秦始皇派大将蒙恬修的.他是在说,秦始皇的长城和李冰的都江堰哪个更"高明"而余秋雨在书里已经说了自己的看法.长城,虽为抵御外敌侵犯,但是秦朝早已灭亡,万事之业只不过是梦幻泡影而都江堰,世世代代为成都大地带来福祗。
4.求端午节文化常识问卷
农历5月5日是传统节日——端午。
在这一天,各地群众都要开展如中华经典诵读、龙舟竞渡以及全民爱国卫生运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人们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只有了解,才能谈得上传承。
在"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开展之际,我们藉问卷调查这一形式,以加深大家对传统节日的了解。贵州日报编辑部 1、你知道端午节农历是哪一天吗? A.知道 B.不知道2、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吗? A.非常清楚 B.完全不知道 C.仅知道一点,比较模糊3、在你心目中端午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 A.拥有悠久历史和特色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割舍的一部分B.跟家人朋友聚会的一个理由 C.已经淡忘的普通节日,过不过都无所谓 4、在端午节的下列风俗中,你今年肯定会参加的有哪一项?(多选) A.赛龙舟 B.包粽子 C.戴香袋 D.挂艾草 E.吃粽子、鸭蛋等 F.其他民俗活动 G.不参加任何活动5、按习俗,端午节要悬挂白艾、菖蒲,佩香囊,戴荷包,饮抹雄黄酒等,你知道它们的科学功用吗?(多选)A.避邪B.驱鬼C.除秽D.保健E.居室清洁6、我国老百姓过端午节历来有扫屋除尘的传统习惯。
在我们所在城乡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推行"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中,你会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参与? A.参加单位组织的活动B.打扫自己的居室C.发动身边的人都参与7、在你家里,参与动手包粽子一般是谁: A.奶奶或外婆 B.妈妈C.我自己D.其他亲戚E.没人会包,买现成的8、端午节各地***都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群众喜爱的各类水上体育活动,在你的印象中,哪种运动属于端午节特有的? A.踢毽子B.乒乓球C.赛龙舟D.漂流9、今年端午节,你会选择和谁一起过呢? A.家人B.朋友C.一个人D.男/女朋友10、端午这一天,在放假、吃粽子、看龙舟赛的时候,是否会想到端午节和哪位著名诗人有关呢? A屈原B李白C杜甫。
5.行测常识:传统节日
一天的寓意是阖家团圆。
重阳节:登高、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菊花盛开的季节在九月份,所以对应好标志,有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的就是重阳节,我们现在又叫老人节,主要寓意是祝老人健康长寿。
以上是按时间顺序整理的一些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希望广大考试把各种节日的主要标志和寓意掌握,以方便能够在考试过程中灵活运用,把主要标志和相应知识点掌握了,接下来通过一道真题来进行知识的巩固。
1.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寒食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B.这一天人们按照习俗吃冷食
C.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
D.“且分新火试新茶”说的是节日之后的情景
6.关于民风民俗方面的选择题
端午节的习俗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
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
赛龙舟将盛传于世。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玲珑可爱。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还有作文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当这个时候,各家各户都包好了粽子,准备那一天吃得饱饱的。
还有一首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怎么样,这首儿歌好听吧。
这。
7.
(1)①各民族的家庭文化的不同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4分)②由于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各民族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这反映在民族文化上自然会有相同点。
(4分)(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与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3分)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给人以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将传统节日设为法定假日,有利于弘扬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3分)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传统节日设为法定假日,有利于继承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3分)(3)①利用班会、校会、社区服务等活动宣传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②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传统节日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发展创新。略。
上一篇:传统文化或知识竞答类游戏
下一篇:传统文化知识大型活动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