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戏
造句:我能从我配合制造的纪录片中学到很多工具,还可以从那一些影戏中的差别脚色身上切合实际相识到很多山口胜平配过的角色做人的原理。
解释:(1)皮影戏。(2)<方>电影。
2、戏班
造句:本文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结合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相关成果的研读从现状、生存、戏班传承收入、生态环境、音乐本体等方面对华亭曲子戏作以初步调查与研究。
解释:(~儿)戏曲剧团的旧称。也叫戏班子。
3、木偶戏
造句:2004年,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JesseBering为一群学龄前儿童表演木偶戏,剧中有一头短吻鳄吃掉了一只老鼠。
解释: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由于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等。也叫傀儡戏。
4、嬉戏
造句:就像是一座地中海城市被轰隆一声扔到了北方:建筑物是白色和灰色,如此设计仿佛是为了让影子嬉戏,里面的公寓房间窄仄,使巴黎人想要从中逃离。
解释:<书>游戏;玩耍。
5、戏台
造句:所以一直到今天我依旧相信,我们是戏台上的小丑,上帝是观众,只有学会团结包容,学会爱,我们在上帝眼中才不会显得那么滑稽可笑!
解释:<口>舞台。
6、调戏
造句:马龙?金(MarlonKing)今天在索思沃克皇家刑事法庭的审判中被判处18个月的监禁,他涉嫌在一家夜总会调戏一名女性,并打破她的鼻子,原因是那名女性骂他勾搭调情的行为“非常恶心”。
解释:<轻>用轻佻的言语举动戏弄(妇女)。
7、戏曲
造句:一个年轻的书生迷恋上了一位美妙的女子,而这个女子其实是一个极具法力的白蛇妖。这个故事给中国戏曲、电影、电视剧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
解释:(1)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括昆曲、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2)一种文学形式,杂剧和传奇中的唱词。
8、鬼把戏
造句:但是,如果你是地缘政治专家乔治?弗莱德曼(德克萨斯州奥斯汀斯特拉福战略预测公司总裁),你会认为这只是中国众多策略中的一个鬼把戏。
解释:(1)阴险的手段或计策。(2)暗中捉弄人的手段。
9、变戏法
造句:在这个研究中,即使受试者目不转睛地看着魔术师变戏法的地方,他们也往往看不出魔术师变的“戏法”,因为他们的注意力被引导到其他地方去了。
解释:(~儿)表演魔术。
10、戏码
造句:台湾第一名模林志玲和日本男星木村拓哉在电视剧《月之恋人》中上演激吻戏码,这段吻戏一经播出就成为日本网友的热门话题。
解释:(~儿)旧称戏曲演出的节目。
11、演戏
造句:显然他们将出自中国,因为只有在中国他们才有机会练武功,但是除此之外你还必须会演戏,所以这不是件容易的事。
解释:表演戏剧。
12、戏耍
造句:我倒觉得很难用这种手段戏耍别人,而且,这个小东西从袋子里出来后四处游荡的优雅姿态很难与秘密的传播相提并论,所以我对这种解释持怀疑态度。
解释:戏弄。
13、戏装
造句:歌剧有著多方面的层面--------人声、管弦乐、视觉艺术(布景、戏装及特别效果),戏剧(悲剧或喜剧)及间或加插舞蹈。
解释:戏曲演员表演时所穿戴的衣服和靴、帽等。
14、戏弄
造句:你通过帮助他们想象这些想法的作用,通过向他们展示这些想法的作用,可能甚至自己批评它再看人们怎么冲去为它辩护,来戏弄那些接近你难以置信的想法的人。
解释:耍笑捉弄;拿人开心。
15、马戏
造句:已经32岁的他是华伦达杂技与马戏表演家族的第七代传人。他说:“我尽量不去考虑哪些消极的东西或是在这项运动中我失去了那么多亲人的事实。”
解释:原来指人骑在马上所做的各种表演,现在指节目中有经过训练的动物,如狗熊、马、猴子、小狗等参加的杂技表演。
16、游戏
造句:对他们来说,游戏和应用并不是像书或音乐一样的文化的一部分。
解释:(1)娱乐活动,如捉迷藏、猜灯谜等。某些非正式比赛项目的体育活动如康乐球等也叫游戏。(2)玩耍:几个孩子正在大树底下~。
17、皮影戏
造句:皮影戏是十八世纪中期传到欧洲的,法国传教士在1767年将皮影戏带回法国,在巴黎和马赛举办的表演,引起一阵轰动。
解释: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戏曲,民间流行很广。表演时,用灯光把剪影照射在幕上,艺人在幕后一边操纵剪影,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也叫影戏。有的地区叫驴皮影。
18、把戏
造句:他发现政治是一种肮脏的把戏,所以只是出于不得已才参与政治,这是因为他知道,最起码他和自己的朋友们比这帮人要强得多。
解释:(1)杂技:耍~|看~。(2)花招;蒙蔽人的手法:戳穿敌人的鬼~。
19、戏剧
造句:直到今天,每当我读《李尔王》时,祖父的形象总浮现在我眼前。我常怀疑,当我欣喜沉浸在自己戏剧和诗歌中那些激情洋溢的人物时,是否超越对他的回忆。
解释:(1)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冲突的艺术。是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分为话剧、戏曲、歌剧、舞剧等,按作品类型又可以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2)指剧本。
20、戏剧性
造句:“本周初,我同迈阿密热火谈起这件事时,他们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一名球员经纪人在谈起过去48小时发生的戏剧性转变时这样说。
解释:指戏剧中戏剧冲突和情节所具有的尖锐、激烈或曲折的特性。冲突越尖锐、激烈,情节越曲折,戏剧性就越强。
21、戏院
造句:这些信息包括哪里有最近的自行车泊车位,戏院和旅馆的方向,到奥林匹克公园去的最好的路线,还有相关的竞赛信息。
解释:剧场。
22、戏法
造句:这是一个简单的基因戏法:创造出一种能感染流感的鸡,但是它又不会把流感传染给其他禽类,或者,像设想的那样不会传染给养殖它们的人类。
解释:(~儿)见〖魔术〗。
23、独角戏
造句:保持中华文明的统一性被视作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政治特权并对这个国家来说是至高无上的任务,因此它唱独角戏:没有西方文明伴随。
解释:(1)只有一个角色的戏,比喻一个人做一般不是一个人做的工作。(2)滑稽②。‖也作独脚戏。
24、戏谑
造句:他说:“王尔德把他极为强烈的情感藏在轻巧的文章里,戴着轻松戏谑或愤世嫉俗的面具,隐藏了自己对于不可思议的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
解释: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25、地方戏
造句:时至今日,对宝卷、弹词、鼓词、地方戏等民间艺术的研究已全面展开,并且在相关领域中已经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
解释:产生在某一地区,用当地方言演唱,具有乡土色彩的剧种,如汉剧、湘剧、川剧、越剧等。
26、重头戏
造句:观众们齐聚于此观看索约隆赛马决赛,这是那达慕盛会的重头戏。那达慕大会每年都在乌兰巴托城外举行,属于蒙古的传统文化。
解释:指唱工和做工很重的戏。
27、儿戏
造句:我跟我父亲此前会把山崩当儿戏,到罕无人迹的地方滑雪,在激流中冲浪,现在他死了,因为有个人驾驶飞机飞进了风暴中,我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解释:象小孩子那么闹着玩儿,比喻对重要的工作或事情不负责、不认真:视同~|不能拿工作任务当~。
28、戏子
造句:没有人知道之后这个男人从青年变成中年人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总之“做戏子”这个极其形象的词汇在眼前这个身形佝偻、嗫嗫嚅嚅的中年人身上已经荡然无存。
解释:旧时称职业的戏曲演员(含轻视意)。
29、戏迷
造句:已故我省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丁果仙,在她艺术生涯的40多年中,为广大戏迷观众,奉献了一台又一台优秀的戏剧节目。
解释:喜欢看戏或唱戏而入迷的人。
30、戏言
造句:但是在她那隐秘的灵魂深处,她对鲍里斯作出的保证是否是戏言,还是紧要的、具有约束力的诺言,这个问题一直使她觉得难受。
解释:随便说说并不当真的话。
31、南戏
造句:他把自己的戏叫作“传奇”,并试图吸取南戏的精神:在形式、时空背景、人物设置、情节构造、意境以及语言等方面继承南戏。
解释:古典地方戏的一种,南宋初年形成于浙江温州一带,用南曲演唱。也叫戏文。参看〖传奇〗。
32、藏戏
造句:文章从其名称、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演出程式、舞台艺术以及音乐等方面对热贡藏戏艺术进行了介绍,旨在使更多的人对热贡藏戏艺术进行深入研究。
解释:藏族的戏曲剧种,流行于西藏地区。
33、小戏
造句:河南太康道情戏是全国众多地方戏的一种,是由说唱道情蜕变为民间小戏,在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为形制健全的“大戏”。
解释:(~儿)小型的戏曲,一般角色较少,情节比较简单。
34、歌仔戏
造句:山姆锡夫顿,纽约时报更担心美食家,是不是什么巨大的叶印象深刻,他看见小,餐厅开始歌仔戏,美国食品人格埃迪黄。
解释:台湾省地方戏曲剧种,由当地民谣山歌发展而成。流行于台湾和福建芗江(九龙江)一带。参看〖芗剧〗。
35、京戏
造句:自我保护的中国是不是最终会向那个陌生的世界真正敞开其大门,还是只是上演一台精心彩排的京戏来让世界觉得冷落又不知所云?
解释:<口>京剧。
36、黄梅戏
造句:黄梅戏有着200多年的历史,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这个和谐的黄梅戏曲调擅长表达人们的感情和模拟不同的个性。
解释: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该省中部,因主要曲调由湖北黄梅传入而得名。也叫黄梅调。
37、滑稽戏
造句:船上各色人物都有,有得“狂犬病”的“野蛮的金融家”(关于有钱人也无能的半滑稽戏),有在头等舱游猎的珠宝大盗。
解释:一种专门以滑稽手段来表现人物的剧种,流行于上海、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也叫滑稽剧。
38、唱戏
造句:总喜欢在淡淡暮色中坐在锦江边。身旁有一些唱戏的老人,大声朗读的学生,低声软语的情侣;
解释:<口>演唱戏曲。
39、武戏
造句:武戏着重刻画英雄人物,角色多为忠心耿耿的武将,名声显赫的帝王和足智多谋的文臣,所有这些角色在剧中与叛臣逆贼作斗争。
解释:以武工为主的戏(区别于‘文戏’)。
40、百戏
造句:数年之后,敦煌市场,丝绸相交,歌舞相望,神笔张终于找到了日夜思念的女儿,但英娘已沦为百戏班子的歌舞伎。
解释:古代杂技的总称。
41、唱独角戏
造句:保持中华文明的统一性被视作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政治特权并对这个国家来说是至高无上的任务,因此它唱独角戏:没有西方文明伴随。
解释:比喻一个人独自做某件事。
42、大戏
造句:又一天的希腊大戏在黎明前拉开了大幕,希腊财政部长维尼泽洛斯(EvangelosVenizelos)在一份声明中抨击自己的老板帕潘德里欧提出的全民公投计划。
解释:(1)大型的戏曲,情节较为复杂,各种角色齐全,伴奏乐器较多。(2)<方>京戏。
43、花鼓戏
造句:虽然花鼓戏《洗菜心》没有被有关的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但是《洗菜心》是湖南花鼓戏中的优秀保留曲目。
解释:流行于湖北、湖南、安徽等省的地方戏曲剧种,由民间歌舞花鼓发展而成。
44、柳子戏
造句:在分析柳子戏艺术特色的基础上,本文试图进一步以美学的视角探寻柳子戏的审美理想,剖析观众的审美趋向。
解释:山东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山东西部和江苏北部、河南东部一带。
45、现代戏
造句:吕剧是山东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是中国戏曲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支美丽的奇葩。一出现代戏《李二嫂改嫁》,唱响了祖国大江南北。
解释:指以现代社会生活为题材的戏剧。
46、傀儡戏
造句:所谓傀儡戏就是利用贴在人偶躯干和四肢上的细线来操作的人偶戏,操纵傀儡的师父则站在舞台的上方来进行表演。
解释:见〖木偶戏〗。
47、排戏
造句:在排戏方面要具备积极的责任心,从而为每一次顺利演出技术运行做好指导。
解释:排演戏剧。
48、戏衣
造句:在服饰制作方面,清代前期的纺织业比明代有了进一步发展,随之出现的就是戏衣的专业生产制作,无论是民间使用的戏衣还是内廷演出戏衣都有进步。
解释:戏曲演员演出时穿的衣服。
49、折子戏
造句:此外,棋艺馆还举办曲艺表演、折子戏、灯谜、讲古、文化艺术讲座、粤剧私伙局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解释:只表演全本中可以独立演出的一段情节的戏曲(区别于‘本戏’)。例如演整本《牡丹亭》是本戏,只演《春香闹学》或《游园惊梦》是折子戏。
50、配戏
造句:在与巴登配戏时,豪尔(表现出角色)在欲望和痛苦之间辗转反侧,表现出与艾伦最近作品中其他的女性角色不同的动人之处。
解释:指配合主角演戏。
51、戏文
造句:本文从惠山泥人与昆曲这两种艺术门类的社会生态关系入手,意在探讨戏文对于泥塑创作和欣赏的社会学因素。
解释:(1)见〖南戏〗。(2)见〖戏词〗。
52、文明戏
造句:后来他又将文明戏首次搬上香港银幕,开创了香港电影“导人向善、重人伦”的优良传统。
解释:我国早期的话剧,二十世纪初开始流行于上海一带。没有正式的剧本,演出时可以加进一些即兴的成分。
53、采茶戏
造句:所谓采茶戏,是流行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一种戏曲类别。
解释:流行于江西、湖北、广西、安徽等地的地方戏,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成,跟花鼓戏相近。
54、拿手好戏
造句:托尼?罗宾斯是位著名励志演说家,他的拿手好戏就是在电视上的软广告节目中,号召人们“激发出自己内心的能量”。
典故:原指演员擅长的剧目。泛指最擅长的本领。
55、逢场作戏
造句:这种奇怪的动态表明,虽然投资者已经为美国人靠财政上自我牺牲而来的逢场作戏惊恐不已,但对手头的现金,他们实在无法确定应该投向何方。
典故:逢:遇到;场:演戏的场地。原指旧时走江湖的艺人遇到适合的场合就表演。后指遇到机会,偶尔凑凑热闹。
56、唱对台戏
造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AmartyaSen)说,“老是跟市场唱对台戏,就像别人说话你老唱反调一样令人奇怪。”
典故:过去,两个戏班子为了抢生意,有时候会硐一时间演同样的戏,称为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对的行动,来反对或搞垮对方。
57、游戏人间
造句:像所有典型的花花公子一样,他的感情生活极为丰富,游戏人间也在情理之中。
典故:指把人生当作游戏的一种生活态度。
58、二龙戏珠
造句:殿堂雕梁画栋,装饰丰富多彩,特别是殿顶上“二龙戏珠”、“三星高照”的雕塑,造型别致。
典故: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用戏字组词:戏评、戏色、戏笑、戏辱、戏曲、戏台、戏笔、险戏、戏啁、戏馆、戏车、戏迷、狎戏、象戏、戏头、戏幻、戏言、戏楼、戏彩、戏说、戏荡、戏弄、戏乐、戏适、戏阳、戏文、戏调、戏衫、戏论、优戏、游戏、于戏、娱戏、玉戏、阅戏、壮戏、作戏、做戏、隐戏、影戏、行戏、雅戏、熊戏、言戏、宴戏、引戏、谐戏、戏照、戏子、戏装、嬉戏、戏责、戏竹、绳戏、水戏、说戏、戏语、听戏、戏娱、跳戏、戏豫、堂戏、玩戏、戏游、戏歌、戏衣、戏判、戏戏、戏面、戏亭、戏尘、戏场、戏法、戏单、戏话、戏酒、怠戏、遨戏、羼戏、藏戏、沙戏、百戏、倡戏、蹭戏、抵戏、翻戏、斗戏、诋戏、蝶戏、垫戏、点戏、热戏、泅戏、清戏、禽戏、诮戏、蒲戏、配戏、漫戏、毗戏、秘戏、迷戏、慢戏、鹿戏、裸戏、盘戏、排戏、偶戏、庖戏、南戏、鸟戏、宓戏、宫戏、粉戏、回戏、虎戏、赫戏、幻戏、观戏、胡戏、鬼戏、歌戏、剧戏、局戏、鞠戏、看戏、伏戏、猎戏、领戏、嬲戏、入戏、群戏、闹戏、憨戏、诽戏、儿戏、官戏、诟戏、猴戏、鹤戏、火戏、讥戏、家戏、勾戏、好戏、赌戏、侗戏、调戏、恶戏、马戏、妙戏、可戏、开戏、乐戏、阄戏、口戏、侉戏、京戏、角戏、交戏、虐戏、孟戏、墨戏、评戏、抢戏、朋戏、傩戏、拍戏、弄戏、昵戏、戏怠、戏鸿、戏墨、戏目、戏术、戏具、戏下、戏德、戏玩、戏词、戏房、戏本、戏码、戏狎、戏妇、戏倡、戏剧、戏侮、戏慢、文戏、戏客、乌戏、武戏、嘻戏、无戏、戏谑、戏亵、戏禽、戏薄、戏兵、戏戟、戏渎、戏皇、戏耍、戏嬲、戏马、戏园、戏院、戏招、戏战、学戏、夜戏、牙戏、演戏、叶戏、燕戏、谑戏、笑戏、小戏、杂戏、淫戏、饮戏、噫戏、有戏、语戏、戏嘲、地戏、大戏、嗤戏、串戏、村戏、博戏、车戏、嘲戏、唱戏、采戏、步戏、不戏、本戏、搬戏、散戏、扮戏、猿戏、顽戏、戏箱、戏杀、戏路、戏水、戏谈、戏眼、摊戏、戏渝、戏弈、土戏、设戏、把戏、傲戏、社戏、手戏、送戏、谈戏、耍戏、耍把戏、泗州戏、手影戏、三小戏、射雉戏、绍兴戏、戏斑衣、戏铁石、戏报子、戏五禽、顽把戏、半仙戏、扮戏子、霸上戏、变戏法、变把戏、蹦蹦戏、采茶戏、尝汤戏、布依戏、穿针戏、辰河戏、大弦戏、的笃戏、游戏说、鱼龙戏、做工戏、缘竿戏、折子戏、纸影戏、野云戏、轩轾戏、叶格戏、戏折子、五音戏、压轴戏、戏台子、五彩戏、戏匣子、文明戏、目莲戏、猕猴戏、脸戏儿、肩担戏、髦儿戏、角抵戏、角力戏、看家戏、橘中戏、对台戏、对子戏、斗鸡戏、端公戏、鬼把戏、歌舞戏、歌仔戏、隔壁戏、福州戏、话巴戏、滑稽戏、过场戏、广东戏、跟头戏、翻戏党、嗨子戏、花灯戏、目连戏、木偶戏、秋胡戏、连台戏、梨园戏、机器戏、黄梅戏、活把戏、话把戏、话靶戏、交线戏、假妇戏、诡把戏、高甲戏、火戏儿、花把戏、淮海戏、花鼓戏、宓戏氏、笼口戏、傀儡戏、柳琴戏、没戏唱、柳子戏、秘戏图、皮影戏、莆仙戏、牵丝戏、游戏手、灯影戏、调百戏、地方戏、调把戏、抵角戏、撮把戏、对手戏、独角戏、独脚戏、草台戏、白话戏、梆子戏、师公戏、参军戏、百戏衣、百戏人、蚩尤戏、嗔面戏、春台戏、唱工戏、戏出儿、戏马台、戏莱衣、戏剧性、桐叶戏、踏球戏、压台戏、歇工戏、鸳鸯戏、叶子戏、影灯戏、游戏场、做戏文、琢钉戏、戏蚂蚁、戏提调、戏馆子、重头戏、无戏言、无声戏、戏园子、五禽戏、小把戏、现代戏、戏班子、戏文子弟、游戏人世、矮子看戏、矮人看戏、游戏翰墨、游戏笔墨、游蜂戏蝶、游戏人间、鱼龙杂戏、侏儒观戏、视若儿戏、戏剧服装、天公玉戏、偷鸡戏狗、偷狗戏鸡、戏鸿堂帖、戏蝶游蜂、唱对台戏、非同儿戏、断线偶戏、二龙戏珠、电子游戏、群鸿戏海、寝席之戏、髦儿戏子、帽子戏法、飞鸿戏海、逢场作戏、假戏真唱、戾家把戏、逢场游戏、蜂窠唱戏、神通游戏、牧猪奴戏、泼寒胡戏、拿手好戏、官场如戏、另眼看戏、连台本戏、蛟龙戏水、街头影戏、假戏真做、毛团把戏、戏彩娱亲、戏弄参军、笑歌戏舞、一时戏言、游戏三昧、大弦子戏、唇齿之戏、扯线宫戏、波罗塞戏、蹦蹦儿戏、冰上游戏、散对子戏、斑衣戏彩、班衣戏彩、班衣戏采、游戏尘寰、鱼龙百戏、绳橛之戏、视为儿戏、视同儿戏、天子无戏言、军中无戏言、电子游戏机
打游戏,当然可以啊。Why not?
先别急着打我,听我说两句。听完再打我也不迟。
现在说起孩子打游戏,我觉得家长们往往会陷入两种极端:
1、认为游戏是洪水猛兽,电子毒品,谈虎色变,万万不可;
2、把游戏当电子保姆,放开给孩子玩,自己乐得当甩手掌柜。
我的观点是:这两种态度,刚好可以作为一个区间的首尾两端,孩子当然可以打游戏,只要能控制在这个区间内。
堵不如疏,我不光会鼓励孩子适当娱乐,我还愁小家伙不玩游戏呢。
而且,我会陪同孩子一起玩,小玩怡情,寓教于乐。
游戏,并不是你们想的那么可怕;其实,它们充满着知识和智慧。


作为一个从小就称霸街机厅,电脑游戏从386一路玩到英特四核,实况足球全系列全平台通关的资深游戏迷,我从不忌讳承认自己爱玩游戏这一事实。
但我玩游戏时,一直遵循两个原则:
1、不影响学业,打游戏是锦上添花缓解压力,不能本末倒置;
2、不玩那些打打杀杀的低俗游戏,最好能在游戏中汲取营养。
我自己在少年时代最痴迷的,是KOEI光荣公司的每一款游戏,全都如数家珍,一看到KOEI四个大写字母的片头,就开始心潮澎湃。
从三国志,玩到太阁立志传;从大航海时代系列,玩到航空霸业。
特别是“大航海时代2”,我初三那会真的是见缝插针废寝忘食地跟着攻略,把所有主角一一打通关,熟稔于世界地图,闭着眼就把全世界的补给港搜罗齐全了。


每次看到这个画面时,就开始热血沸腾。在我童年记忆里,初中学习时的最大动力,就是做完作业可以打一会“大航海时代”,简直就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从这个角度讲,我扎实的地理知识储备,以及对于全球人文地理甚至地缘政治的探索与热爱,全部启蒙于“大航海时代”这个游戏。
除了大航海时代以外,航空霸业这样的经营类游戏,培养了我懵懂中的财商潜意识
太阁立志传、三国志这类真实还原历史的策略类游戏,带我融会贯通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模拟城市这款游戏,现在想来,则有点乐高积木的雏形。
所以你看,打游戏一点都没影响我学习,甚至还变成了一股强大的学习动力——
因为中考成绩出色,顺利进入四大金刚之一的交大附中,我的爸爸还给我鸟枪换炮,买了当年最贵的一台586电脑,能拖得动市面上所有的游戏,配置逆天。
取其精华,谆谆善诱。在那个年代,那个支持我打游戏的老爸,树立了一个很棒的榜样
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
为什么呢????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各国都在忙于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合作已经取代东西方两大集团间的对抗,成为新世纪国际格局发展中的重要特点。然而,经济全球化的消极意义及其与政治多极化的不平衡状况,给国际安全与和平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相互依存下的国际合作与单边主义并存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不断加剧,南北经济之间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矛盾与整合成了国际社会的一种现象。本文将从文化、经济和政治三个方面集中分析国际社会中存在的新问题,试图从新的角度把握新世纪国际格局的发展方向。
一、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的矛盾与整合
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在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等各个层面实现了全球互动。在全球化打破了地区经济纬度的同时,触动了社会价值与社会认知的矛盾与整合。全球化不是纯粹的经济或政治的全球整合,“其目标甚至首先指向了文化价值方面”(注:万俊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论》,《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第39页。)。
冷战时期,全世界被意识形态所分割。当国际关系格局冲破意识形态的控制时,人们突然发现别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已经渗入进来。在全球范围内,各民族在首先做出排他性反应的同时,也遇到了文化认同的危机。然而,当源于西方的工业文明和技术文明给当今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时,为了自身的发展,各个民族程度不同地从物质层面上接受了它,但也无法拒绝隐藏在物质产品背后的文化价值。于是,非西方文明的国家在世界格局的转型期选择了吸纳与排斥西方文明的双向行为范式。当两种不同文明相遭遇时,双方都表现出强烈的排他行为,并且加强了对自文化的认同,然后便进入了排斥与接受对方的两难境地。当西方推广其文化的普世性时,世界便在一种文化全球扩张与其他文化自认同的张力中分离与整合。
不同文化之间既有矛盾,但这种矛盾也加强了文化内部的融合的活力。从历史角度看,当不同的文化还未发生深层的互动时,同质文化内部的冲突经常表现在经济和政治层面上。欧洲大陆的许多次战争大都表现为同一文化内部的物质利益层面上的冲突。当全球化进程将一种文化及其载体推向全球层面的互动时,文化内部的冲突开始减缓,乃至终止;文化内部的冲突转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例如,冷战结束后所谓“西方民主”的胜利及其在世界范围的扩展,给不同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文化对立乃至冲突制造了诱因。从某种意义上说,“9·11”事件具有文化冲突的特点。此外,文化间的互动又促进了同质文化内部合作的加强,欧洲终于在经济和政治层面上走向一体化。在当今国际社会中,西方文化对非西方文化的单向整合所带来的矛盾显现出来,加剧了西方与非西方文化之间的紧张关系。
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各种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磨合,这既是一个自然发展、多元整合共生的客观过程,也是一个人为导向的过程。在整合过程中掺和了人为导向因素,具有强势经济和政治外壳的“强势文化”就易于在全球推行文化单极主义。全球正在致力于营造一个多元互补、共存共荣的世界,但不排除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文化企图建立一个西方普世主义世界的可能性。文化普世主义就是“以某一既定的社会理念或社会观系统为前提预制的单极化或一元化普遍主义。也就是说,某种强势社会理念或者是由某些强势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所支撑的文化价值观念系统,可能被强行地确定为现代全球化运动的既定目标并加以强行推行。”(注:万俊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论》,《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第42页。)这种普世化行为必然将世界推向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的矛盾之中。
苏联解体后,西方以为其经济、政治及社会制度和文化价值取得了全球性的胜利,于是就认为非西方国家应当认同西方的民主、人权、自由市场以及个人主义等价值观。西方国家与非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对抗就是一个现实的例证。东西南北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对人权理解的差异性。非西方国家强调人的经济和社会权利,包括发展权利优先;西方国家却推行人的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优先的普世性。这两种观点都出于维护人权的最终目的。但是,人权的有效性在于将人权置于国家和地区的特殊性中,显然,西方国家却忽略了这一差异。
尽管文化全球化是一个确定的将来事物,并且能创造一个复合的全球文化空间,但现在就认为它已经到来却为时尚早。文化的全球化本身是一个充满各种矛盾的全球互动过程。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是现实的存在,而其根源在于西方价值观的全球性扩张。文化互动也具有两面性,差异是整合的前提,而对立则是整合过程中的一种极端方式。整合不等于一种文化吞并另一种文化,而是一种优势互补、多元趋同共生的过程和状态。
二、南北经济的矛盾与整合
科学技术的发展缩小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物质可能性。在财力创造财富的能力迅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的稀缺性便显现了出来,导致无限增长的生产能力与资源的有限供给之间发生了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实现资源在一个国家内和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就必须保证资源在任何时空点有充分的自由流动性,也就是经济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实现自由化。经济全球化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和发展要求下产生的,并且以不可阻挡的力量席卷着全球的任何一种经济结构和制度。
资源能否实现合理配置,从经济学角度讲,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如果没有人为的干预,它会公平而合理地配置资源,因为自由市场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竞争的公平性。然而,公平竞争只要求竞争者不论能力大小,都必须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却导致了一种社会不公现象。作为国家,其能力大小有天壤之别,让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按照现有的发展状况以同等的游戏规则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和国际社会中进行竞争,它必然会被这只“无形的手”无情地抛出公平竞争秩序之外。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源并没有在全球实现公平而合理地配置,反而使南北经济发展更加不对称,国际经济秩序也因此更加不合理,不公平。
导致南北经济发展不对称的原因很多,但总体上讲不外乎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西方一跃成为一个发达地区,拥有了向外部扩张的“铁爪”,并先后将世界其他几个文明古国置于其现代工业文明的主导之中。南方国家开始被北方发达国家殖民化。殖民主义使南方国家更加贫穷落后,并使整个世界陷入了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国际分配体系的“深渊”之中。在人类财富不断增加的同时,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的贫富两个世界间的对立也在不断加大。南方国家,特别是最贫穷国家承担着现行国际金融制度及经济自由化过程的高昂代价,而北方国家却是受益者,他们试图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国际经济机构来扩大自己的经济利益,将对自己有利的经济政策强加给其他国家,并把南方国家的经济纳入由自己主宰的世界经济秩序之中。以强制的手段实现经济政策与制度的全球化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手段的强制性越强,南北经济的对立也就越加剧。目前,这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其次,知识经济加剧了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紧张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开始实现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这次转变速度快、波及面大、影响范围广,使世界贫富两极分化局面更为严重。“1965年,最富的7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是最穷的7个国家的20倍,1995年已达到40倍(有些统计表明,现在已达到60倍)。1960年,世界人口中最富有的20的人比最穷的20的人的收入多20倍,1990年已达到60多倍。”(注:格拉德·博克斯贝格等著:《全球化的十大谎言》,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第144页。)知识经济把世界再一次引入了殖民时代。所不同的是,发达的北方国家以知识技术殖民手段取代了“炮舰”手段。当人类进入知识经济的同时,也进入了知识殖民时代。
《知识与发展——世界银行发展报告1998/1999》指出:“穷国和富国以及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差别不仅在于穷国和穷人获得的资本少,而且也在于他们获得的知识少。”(注:转引自安维复《当代资本主义:从国家垄断走向知识垄断》,待发表。)缺乏知识和技术与资本匮乏互为因果,一些南方国家在知识经济时代陷入了缺乏知识的恶性循环当中。大多数贫穷落后的南方国家在全球商品、劳务、生产、投资及科技开发等方面的组合配置中一直处于不利地位,其经济环境不断恶化。占人口总数20左右的发达国家拥有着全球总产值的86和全球出口市场的82,而占全球人口80左右的发展中国家只分别占这两项的14和18。知识经济将整个世界向富裕和贫穷两个方向撕裂,不但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一场灾难,也会为整个世界带来一场灾难。
当然,南北经济间并不只是存在着矛盾,也存在着整合与相互依存。也就是说,没有南方国家广大的原料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北方国家也不会有如此快速的发展。但是,这种合作实质上是一种强弱之间的不合理和不对称的合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南北经济间的对立。经济全球化对南北国家来说是一种不对等的全球化。所以说,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依然没有超越南北经济间的失衡发展。
三、权力与公理的矛盾与整合
根据华尔兹的体系结构理论,国际体系结构的变化导致体系内单位的变化(注:kennethwaltz,theoryofinternationapolitics(newyork:randomhouse,1979),chapter3.),然而体系内单位的变化同样也可以改变国际体系的结构。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改变了国际体系结构,对抗式的两极体系瓦解了,世界格局呈现为“一超多强”的态势。迄今为止,国际合作仍在继续,并在有些领域有所加强。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世界格局依然是强与弱两个世界的对立,也就是权力与公理的矛盾,国际政治仍未摆脱无序状态。
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发展,这一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在日益缩小的世界里,各民族及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互动在加深和加速进行,其结果一方面导致国家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又促使各国各民族间的相互依存的深化和扩大。在这个既竞争又相互依存的世界里,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将整个世界置于自己的控制下,建立起一个单极世界。国际关系中的平等、正义和公理的呼声越来越高。
与以往国际格局变动不同的是,维持大国霸权也有了新的支点和内容。随着冷战体制的解体,唯一的超级大国失去约束力,也就是说,阻挡世界单极化的因素在减少。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使美国的单边主义有了生存和维持的历史机遇,军事上能够挑战美国单边主义的力量也难以在短期内出现。这样,美国的单极趋向与有多极化要求的世界之间出现了矛盾,导致民族主义四处泛滥。“世界变小但世界各国彼此并没有更接近。自相矛盾的是,当们大家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只有承认们需要相互依存才能解决时,民族主义恰恰在这个时候抬头了。”(注:卡尔·多伊奇:《国际关系分析》,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349页。)美国利用其绝对优势地位,在国际事务中不惜以强权破坏公理,保护自身国家利益,其单边意愿在地区安全、人权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很明显。与此同时,国际政治中的其它力量在竭力约束美国强权。虽然这些力量与美国之间存在很多合作,但维护国际关系中的正义和公理、国与国平等的呼声在加强。民族主义势力的抬头就是一种客观反映。
对于权力与公益的关系,国际关系理论界的研究之一是公益的“共享性”(jointness)。共享性要求不同的国家都能同时享受公益的同一种单位产品。从广义上讲,它则意味着国际体系中所有成员能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而强权机制除了维护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公益”外,“只有剥削性和不能满足‘共同享有’的特性,因为在这种状态,利益并不是所有成员共享的,而是从一国重新分配到另一国”(注:duncansnidal,“thelimitsofhegemonicstabilitytheory”,theinternationalsystemand
internationalpoliticaleconomyi,p.293.)。在存在强权的状态下,公共物品主要提供给某些更为特定的国家,比如垄断集团所制定的规则就只有利于垄断经济。在单极体系中或者在谋求单极格局的过程中,使用强权的国家会强迫其他国家遵循强权体系规则,甚至迫使他们提供公共物品。而通过强迫实现的公益就不再是真正的公益了,反而是对公益和公理的破坏。这样,国际格局就处在破坏公益的权力和维护公益的公理之间相矛盾的状态。
美国及其盟国强调“全球社区”、“全球责任”和“世界主义伦理”,目的在于使世界政治西方化。正是由于贴上了人道主义的标签,“人们往往注意不到这些行动同帝国主义的旧目标十分合拍”(注:乌·贝克、哈贝马斯:《全球化与政治》(王学东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43页。)。“人道主义的干涉”在一步一步地吞噬着民族国家的主权,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全球公理,并加深了权力政治与国际关系民主化之间的对立。
西方国家向全世界推广西方民主和价值观的同时,却在破坏国际社会中民主和不同类型的价值观的共存。“国际政治的民主化对国际格局的运行规则有相当的影响。国际政治的民主化是国际社会发展的一个客观趋势和进步标志,……它一方面表现为国际行为主体的独立和成熟;另一方面表现为国际行为由野蛮向文明方向发展。”(注:戴德铮、阮建平:《国际格局与世界和平》,《世界政治与经济》2001年第3期,第27页。)国际政治的民主化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是相辅相成的,并且互为存在的前提。民主化的实现有利于遏制权力政治的蔓延,促进多极化的发展,而多极格局的构筑又保障了国际社会民主秩序的营造。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也基本维系着多极格局,但这种多极格局是殖民主义国家间的多极格局,它依然是对公理和国际社会民主的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意识的觉醒及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国际体系中的单位逐渐成为成熟的政治行为体,国际社会民主化的要求成为国际政治的主题。但两极体系阻碍了民主化的进程。冷战后出现的多极化发展趋势是新型的、进步的,它与国际社会民主化的进程是同步的、一致的。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旨在推动国际社会民主化的进程,维护代表公益的国际制度。可是,国际社会民主化及多极化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进行中它遇到的最大的逆反力量是权力政治。可以说,当前国际政治矛盾是国际社会的多极化和民主化与单极化和等级化之间的矛盾。
四、结论
以工业文明武装起来的西方世界利用其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借助“冷战胜利者”的余威,继续向全球扩展其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实现“历史的终结”。这种扩张性和排他性的文化扩张,很容易与其他民族文化发生矛盾。这种矛盾在新的世纪还在不断地扩展和加深。虽然们也注意到不同文化之间在全球化背景下出现兼容和整合的情况,但是这种和平接触和融合有着长期性和渐变性,与当今时代中文化间激变性矛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经济全球化在使世界总财富增加和经济相互依存的同时,却又加剧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发达国家依然主导着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发展中国家大多是这种旧秩序的受害者。南北经济相互依存的不对称非常明显。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减缓南北经济的内在矛盾,反而加剧了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经济的融合和依存并不掩盖南北经济之间的不平衡发展。
冷战结束后10多年来,美国依靠其无可匹敌的国家实力推行单边主义政策,迄今没有遇到强阻力。美国的世界主导地位有一定的客观性,国际政治中的“搭便车”现象非常普遍,大国安全合作仍然是当今国际政治的显著特点。不过,权力政治却与其长久以来追求的国际公理和正义发生了矛盾。“权力即是公理”的逻辑已经不符合国家安全相互依赖的现实。
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今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依然表现在两个世界间的矛盾及其整合,即文化上的西方与非西方、经济上的南方与北方以及政治上的权力与公理的矛盾与整合。事实上,全球化本身就是矛盾的统一体:“它包含有一体化的趋势,同时又包含分裂化的倾向;即有单一化,又有多样化;既是集中化,又是分散化;既是国际化,又是本土化。”(注:俞可平:《全球化的二律背反》,参见俞可平、黄卫平主编《全球化的悖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21页。)对立中孕育着整合,整合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对立。对抗的结果是多元共生的长久的整合过程。
ps:以上是从网上得来的,认为是一超多强,经济格局是经济全球化
军事格局只知道美国和俄罗斯是最强的2个,,综合实力?应该是综合
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