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育儿知识内容孩子的好奇心很重,很多时候不知道危险。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顺利成长,做为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下面我整理了大班家长育儿知识,供你参考。
大班家长育儿知识一
哪些教养方式会误导孩子性格?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深刻的,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有决定性作用。这里必须注意的是,以下几种教养方式却是会误导孩子性格的,爸爸妈妈们必须注意避免。
1、专制型父母
这类父母的统一表现就是“高要求、低反应”,会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反而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高要求是对孩子个性的扼杀。他们不能接受孩子的反馈,平日对孩子也缺乏热情和关爱,只会要求孩子无条件的服从。在这种“专制”的影响下,孩子会很容易形成自卑、焦虑、依赖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做事也变得优柔寡断,学习上也缺乏灵活性。
2、溺爱型父母
溺爱型父母的统一表现就是“低要求、高反应”,会因为父母的过度溺爱而成为所谓的“小皇帝、小公主。”这类父母对孩子会充满无限的期望和爱,会无条件的满足孩子任何要求,却很少会对孩子有所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孩子会变得容易任性、自私,做事也没有恒心和耐心。
溺爱型的父母会使孩子缺乏创新能力,影响孩子个性的发展和思维的创造性。
3、忽视型父母
这类父母有不同的表现,那就是“低要求、低反应”,他们即不关心孩子的成长,也不会对孩子提出任何的要求。平日里对孩子也很冷漠,缺少对孩子的爱和教育。这样往往会导致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差,对一切都会采取消极的态度,甚至会有其他不良的心理特征。
忽视型父母会使孩子学习注意力转移,如果得不到有效地引导甚至会荒废学业。
这样看来,取上述的优点,摒弃其中的缺点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方式。既体现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同时又树立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才是最好的教养方式。
大班家长育儿知识二
玩过家家需谨慎可能会让孩子早熟
过家家是幼儿园宝宝经常会玩的游戏,它有着诸多的角色扮演,每次当爸爸妈妈的宝宝总是会很兴奋,但是有些父母却会很担心,让孩子从小接触成人化的因素,例如结婚等会不会给孩子造成歧义的理解呢?
很多宝宝遇到开心的事总是喜欢跟爸爸妈妈说,例如幼儿园的化妆中扮演新娘新郎,一起步入婚礼现场等,但是爸爸妈妈可能对新郎新娘游戏有理解的偏颇,担心宝宝在玩这种游戏的时候早熟。
教育专家对于这个问题专门进行了解释,孩子们玩过家家游戏,对于孩子来说仅仅是一种模仿的行为,而他们的认知以及习惯对象都是父母,只要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行为,给孩子传递积极的影响,孩子是不会走偏的,家长们不必过于忧虑。
宝宝们向往大人们的世界,而过家家等角色扮演的游戏对他们有着冒险性质的探索意味,因此他们总是会特别投入,父母要做的是,不是总以“大人之心”度“孩子之腹”,而是让他们对每个生活角色都有着积极的认识,有些宝宝对爸爸妈妈这类角色会觉得很害羞,这个就是对性意识朦胧错误的认识,爸爸妈妈需要及时给孩子纠正过来,过家家中爸爸妈妈的角色非常重要,承担着家庭责任呢。
不仅是过家家,如今现代教育也提倡给孩子普及生理知识,帮助他们的健康成长,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反而有利于孩子日后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家长眼光要放远,同时争取做个开明的父母,不要直接干涉孩子们的游戏,如果家长直接进行责骂或是制止,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玩游戏是个错误,让孩子认为性是一件羞于启齿并且罪恶的事情,在幼时形成的阴影可能对一生都会有影响。
总结:性意识萌芽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关键是我们要好好引导,让孩子从小对性有一个正确的人士,用理智的态度,积极的眼光去看到一种生理本能,家长对于孩子的一些过家家游戏要有正确的认识。
大班家长育儿知识三
儿童安全教育有什么
由于成年人的教育理念存在问题,我们常常忽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儿童没有相应的安全知识,从而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随着儿童的意外伤害越来越多,给我们敲响了儿童安全教育的警钟。你知道儿童安全教育有什么内容吗?跟随我们一起了解这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吧。
1、儿童意外伤害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安全教育,家长没有安全意识,每一时每一刻我们的孩子都会受到威胁。在儿童发生的事故中,坠落、溺水、摔伤头、磕掉牙、骨折、车祸等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孩子较弱,体能发育不完善,运动机能差引起的,而这些看似最危险的意外,恰恰是每一个孩子能预防避免的。
2、儿童安全教育
想要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作为更加成熟的儿童监护人,您一定要首先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大多数突发的儿童伤害事件,都是由于家长或老师的疏忽大意,我们希望家长为儿童创设安全、良好的生活环境,加强安全方面的知识学习,重视对儿童的保护,时刻把儿童的安危放在心上。游乐场也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地区,我们建议所有可能引发伤害的地方,监护人,负责任都要对孩子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要适当限制儿童活动的范围,才会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机率。在您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后,还要培养孩子养成安全意识。孩子处于身心逐步发展的阶段,缺少生活经验和各种社会方面、自然方面的常识,自理能力较差,虽然教师和家长在竭尽全力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以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但我们应知道成人对孩子的保护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关注孩子、保护孩子的同时,也应教给孩子必要的安全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所以,学校、幼儿园应通过健康教育活动,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抓住活动的各个有效环节随机强化。家长应与学校、幼儿园配合,利用家庭教育的特点,及时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将安全意识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孩子才会重视起来。
3、预防儿童安全问题
瑞典和日本的有关研究表明:儿童面对迎面而来的汽车常常不知道躲闪,过马路只注意一个方向的车辆而不顾另外一个方向,对汽车车速的快慢缺乏正确的判断力,误认为噪音小的汽车没有危险,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在关键时刻反而会直接威胁孩子的性命,因此,对于孩子的安全问题,我们必须有计划的训练。例如,孩子养成吃饭前、喝水前摸一摸、吹一吹的习惯,从冰箱中拿出的东西闻一闻的习惯,可以避免烫手、烫嘴、误食东西;走路和跑步时靠右边行,可以大大减少与同伴碰撞或被来往车辆碰撞的机率,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家庭和学校、幼儿园应相互配合,反复强调,持之以恒,使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除了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究其发生意外的原因,薄弱的体能也值得家长思考。平时很少跑动的孩子相对来讲容易受伤,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奔跑蹦跳灵活,反应敏捷,磕碰少一些。缺乏锻炼是大多数孩子的弊病,由于身体肌肉长期缺乏应有的活动,肌肉组织内储氧量降低,肌肉弹性张力下降,因此孩子动作的平衡能力、灵活性都达不到自我保护的要求。为此,幼儿园、学校、家庭应给儿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地组织有一定强度和密度的体育活动,提高幼儿的身体发展水平,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想让频发的意外伤害从此终止,各方面我们都需要努力,首先要在家长,老师等监护人心中树立起安全的意识,再将安全教育与孩子的生活相结合,进行有计划的教育,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其次要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加强孩子的体魄,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猜你喜欢
1.幼儿园大班育儿知识大全
2.幼儿园大班家长育儿知识
3.大大班育儿知识
4.大班家长育儿知识文章3篇
5.大班家长育儿心得文章3篇
6.大班家长园地育儿知识
大班家长园地育儿知识
家长如何在家中对孩子进行教育,这就需要您多和幼儿园家长们沟通。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班我的家乡主题计划,欢迎大家前来查阅。
1、在自信中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
要让幼儿社会性能力得到充分发展,首先家长们要尊敬、信任幼儿,充分培养、锻炼其能力,使之在自信中发展自身的基本能力。幼儿无论每学做一件事情,家长们要让他们感到自己行,特别对于大多数能力平平或发展稍落后的孩子来说,获得成功的机会较少,这就需要家长们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能力弱的孩子安排其能胜任的活动任务,让他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体验自己力量和成就,在成功的喜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
2、在平等中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
幼儿的兴趣在于游戏之中,尤其是自由选择的游戏。针对这一点,家长们设计了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以一种和大人平等的地位参与游戏。在活动中,家长们不将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幼儿,不事告诉幼儿干什么,而让幼儿在活动前学会事先计划,家长们要引导、鼓励幼儿多判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陈述自己的观点。
3、在鼓励中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
幼儿有上进心,表现欲强,希望得到家长们的'表扬。家长们应正确引导,恰当鼓励,让幼儿良好的表现欲望得以充分发挥,巩固已具有的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克服缺点,为自己,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成为培养其做事能力的强大支力。幼儿有些微进步,我就及时给予具体的表扬,投以赞许的目光。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孩子在幼儿园得到家长们和保育员的精心照料,而到了小学,许多方面都要求孩子自我管理了。如在幼儿园孩子们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是寓学于玩的,而到了小学则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活动形式了;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的午休。还有,孩子每天早晨入园时间往往不是限制得很死,但到了小学则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一个坡度,要求孩子去适应一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增强孩子的适应性。
在大班阶段家长就要加强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方面的教育如:
1.向往上小学的心理准备
为了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家长要使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
2、自我管理能力
大班家长要注意让孩子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小书包和生活用品等,以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3、有意注意
培养孩子有意注意很重要。家长可以多与孩子玩棋类游、拼图游戏,这对培养有意往意很有益。
4、生活规律化
从现在开始,家长应培养孩子早起、早睡,生活有规律,使孩子将来能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律。
1.幼儿园家园共育内容
一、民主、和谐不可少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健康性格发展作用是巨大的。
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够使孩子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
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不关心孩子。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做到自己有健康性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里请家长无论如何也要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二、尊重孩子是基石孩子虽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愿望、兴趣和爱好。家长要慢慢学会洞察幼儿的内心世界,常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
万不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也不能因为孩子小,认为随意斥责或辱骂孩子无关紧要。
更不要嘲弄、讽刺孩子。
2.幼儿园家园共育都有什么内容
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
我们把家长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孩子身上,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孩子影响家长的观念与行为;同时,使家长感受教师工作的辛苦与用心。通过孩子的表现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来吸引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并逐渐内化成教育子女的能力。
一、存在问题(1)家园合作中教师、家长的地位不对等,表现为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于服从的位置上。幼儿园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常常让家长带废旧材料、实物入园便于孩子开展游戏、进行教学活动,但家长并不知道老师组织活动的目标、要求,有时会让家长感到厌烦,存有抵触情绪,易使老师、家长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
(2)家庭教育重视早期智力的开发,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是忽视对幼儿进行做人教育。突出表现为家庭教育小学化问题严重,家长认为对孩子只有过早地进行认字、加减运算、认读汉语拼音、背诵古诗等,亲朋好友聚会时好让孩子有展露才艺的机会,为自己的“面子”增光添彩,只重视眼前智力的培养发展;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生活中一味的迁就孩子、保护孩子,必然导致幼儿片面地发展。
也可能是性格执拗孤僻。许多家长不能理解一个问题,就是幼儿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质量取决于生理、心理和道德品质等因素,未来社会情商重于智商。
(3)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仅仅把书报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摘抄一些贴到“家长园地”里,或者教师把家长当作听众,以单向的讲授为主,不给予家长更多思考的时间,更没有留给家长充分的时间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使得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结果很难被家长真正接受并内化为今后教育子女的能力,极度影响了家长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重视特长教育的培养,忽视身心的全面发展。
不少家长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特长教育,就是通过一些社会上开办的培训中心、活动中心对孩子进行体育、舞蹈、或琴棋书画方面的专门训练,使孩子掌握一技之长。于是不管孩子兴趣如何,一味地奔忙于幼儿园、家庭和培训中心之间,盲目地参加各种兴趣班,弄得孩子疲惫不堪,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二、交流方式:作为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就要经常沟通,那么,如何与孩子的老师沟通,就成了父母们必做的功课。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家长工作经验,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家长和教师应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多交流沟通,不要等到孩子有了问题才去找老师。
在轻松气氛下互相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老师和家长经常交换意见有助于双方更好地了解孩子,教育好孩子,但要注意不宜作长时间的交谈,老师要顾及其他孩子和父母,只有在班内的孩子全被接走时,此时是最佳沟通时机,你可以跟老师较详细地交谈。
通过这样的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更加了解,也能更好的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2)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请家长们不要忘记,老师负责的不是一个孩子。凡是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的家长从一开始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老师会认为这种家长是通情达理的,也喜欢和这种家长沟通。
想一想我们只照看一个孩子有时都会手忙脚乱,更何况老师要天天看护那么多的孩子呢!所以平时在跟老师沟通时,家长应更多的从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主动了解老师的需求,积极配合她们的工作。即使真的老师这次做错了,家长很生气,而且家长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家长同老师交涉之前也要认可老师的工作,对老师好的一面加以肯定,这样老师会感到她以前对孩子的关心、爱护没有付之东流,会对自己这次的疏忽深感歉疚。
(3)通过书信或网络邮箱与老师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对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会起到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当家长希望老师听取自己的意见时,尽量用书信或网络邮箱的形式委婉的提出,既不耽误时间也不伤老师的面子。
首先要让老师感觉到,家长的看法是正确的。当老师真正意识到家长的看法有道理时,老师是能够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并积极采取行动的。
这种方式也很适用于对孩子所在幼儿园提意见或建议时,能直接把一些当面不好说的话写出来,如果你的意见比较中肯和实际,我想幼儿园会采纳的。(4)感情投资,获得老师好感,把孩子平日在家爱听的磁带带到幼儿园,或者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儿歌等给老师作为教材,这样的家园互动会让小朋友更喜欢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打印一些网上的育儿资料和老师一起交流,尽量积极参与老师布置的作业。
这样老师非常感动,觉得家长是在用心支持自己的工作,有了这些感情投资,老师也很愿意和家长真诚地交流孩子的点滴。同时也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回避谈一些比较重大的家庭问题,尤其是影响到孩子平时表现的家庭问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但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异常时,获得老师的理解,老师也会针对孩子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我觉得老师和父母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的环。
3.幼儿园家园共育都有什么内容该怎么写
我们班的家园联系栏共设置了5个栏目,周计划(主要是请家长全面的了解一周的教学内容、目标)、我学会了(向家长公布宝宝所学的具体内容,如儿歌,歌曲等,并请家长协助老师在家给宝宝复习)、家长课堂(结合幼儿特点向家长介绍有关的育儿知识)、通知栏(是我们老师向家长传达班级近期安排,活动及一些温馨小贴示)。为了教育好我们的孩子,请家长协助我们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因教学需要,老师有时会请孩子带一些家里的废旧物品材料到幼儿园来,孩子小说不清楚,请家长多看看通知栏及黑板通知。
2、积极关注“我学会了”,经常和孩子一起复习幼儿的教学内容,及每周幼儿园教育教学目标和习惯养成,从而是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同步。
4.如何做好大班幼儿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共育
一、研究背景、意义:
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过渡,对幼儿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社会要求的提高、生活制度的变化、师生关系不同、生活环境的完全改观和教学内容加深、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减少等原因往往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幼小衔接,一直受到幼教工作者普遍重视的问题。《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从以上几点看,幼儿园阶段是幼小衔接的重要环节,而家园的共同配合是幼小衔接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而目前幼小衔接因为成绩而走样,幼儿教育严重小学化;家长教育理念的落后、陈旧影响幼小衔接。成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那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家园共育就成了需要我们探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有所突破才能更好地让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过度,从而使其心理、智力等各方面发展更稳定。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家园共育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引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为幼儿上小学做好心理准备。
2、探索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方法,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兴趣。
三、研究内容:
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调整
家长和幼儿园对幼小衔接工作合作的方式
四、研究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
a、了解目前班级家长对小学的认识以及对幼儿园开展的幼小衔接工作的理解
b、搜集有关幼小衔接家园合作的理论资料及实践成功案例
2、研究开展阶段:、
a、开展家园讨论,纠正思想观念,重新认识幼小衔接工作
b、通过各类活动逐渐探索家园协作、配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方式、方法
c、将合理的方式方法推广应用,研究长期效果
3、研究总结阶段
整理研究资料,汇总研究成果,小结研究方法
五、研究成果及形式
课题研究结题论文
5.如何让大班家长配合做好家园共育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随着《纲要》的贯彻和落实,家园共育已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成为幼教改革和发展的一大趋势。那么,怎样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他们重视、关心和积极配合参与幼儿园教育呢?怎样才能科学地用“家长”这个幼儿教育的“活的资源”呢?几年来我们在新《纲要》精神指导下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使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了一种合作、互补的关系,在双向互动中,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转变其教育观念,提升其教养水平,家园携手,共育幼儿健康成长。
实践证明,我们在课程的建构过程中重视教育资源的挖掘,特别是对家庭教育资源的挖掘上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在工作中我觉得如果观念不彻底转变,不仅会继续制约家长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对幼儿园整体教育工作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而转变家长工作的唯一途径就是用《纲要》的新理念引领我们反思过去的工作,尽快完成角色转换。第一,在工作中我园教师做到真正把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坚决抓好落实。
建立健全班级的家长工作制度,每学期制定家长工作计划,学期末将家长工作列入总结、评价、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真正使家长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第二,把家长和我们教师作为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来看待。
在共同教育幼儿的问题上,双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同心同德完成育儿的使命。第三,在家园沟通问题上,我们教师能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要换位思考,对家长产生的急躁情绪及冲动要冷静思考,学会体谅。只要我们态度诚恳,方法得当,就一定能赢得广大家长的拥护、支持。
二、交流、沟通中,成为真诚的理解者家园共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共”字,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庭与幼儿园同是培育幼儿的重要环境,家长与教师都是教育孩子的主体,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应该携手合作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
环境教育的思想要得到家长的认同,支持和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将家长工作的重心从“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平等合作”。如在期初的家长会上,我们以“怎样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主题与家长进行了座谈,让每一位家长都谈谈对环境创设的理解,我们发现有些家长对于给孩子创设一个优美的物质环境相当重视,而对孩子心理环境的创设却是一无所知或处于无意识状态;有些家长将环境片面的理解为环保;有些家长知道良好环境的创设对幼儿发展有极大益处,却不知从何入手,尤其是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也有个别家长,相当关注幼教方面的新动态,经常阅读有关资料,咨询有关专家,有了一些根据专家理论操作的实践。
在家长的畅所欲言和交流后,我们将家长有意识和无意识在生活和家庭中对幼儿所做的点滴实践进行了理论上的提升和归类,并且对个别言传身教、值得推广的做法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家长纷纷感叹:“真没想到,我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单的话,会对孩子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样一来既肯定了家长们各种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实践,让家长体验到了自身的教育力量和作用,增强了教育的信心,又让家长对环境的创设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进一步认识了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甚至社会环境对幼儿的重要性。
三、互动、参与中,成为积极的响应者有了家园间的沟通和理解,家长们开始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的实施。每个家庭与幼儿都积极参与主题环境的布置。
家长们帮助孩子搜集信息。他们或去图书馆查阅,或上网查询,或参观访问,或亲身实践。
如在“海底总动员”主题活动中,由刚开始时介绍各自收集有关的书籍、玩具、光盘等到后来制作展示墙和海底动物面具,孩子们对海底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关于海洋动物话题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有的涉及海底动物的种类、有的涉及它们保护自己的本领、有的涉及海底动物的繁殖方式、有的关注它们的形态、有的还初涉了海底动物的历史,主题活动的***是我们举办的“亲子活动”,孩子们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海底动物,在自己的努力及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完成了面具的制作,面具的背后是孩子们乐不可支的笑脸。
四、新课程实施中,成为积极的合作者幼儿园所有的活动都与家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园共育是我们的目标,我园在实施新课程中把家长作为课程的建构者之一,在新课程刚开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把主题活动中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通过家园联系窗的方式呈现在家长面前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家长也不了解这些东西到底要来干什么,只觉得老师好烦,每天不是要这就是要那,一开始还给你敷衍一下,时间略长,就索性不理你了,有的更是当你的面对你说:“你们怎么什么都要,不会自己准。
6.家园共育工作都有哪些内容
家园共育工作内容有: 1、召开“入托幼儿家长恳谈会”;定期召开幼儿家长会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学期主要教育目标,在学期开始,由行政领导主持召开“新生幼儿家长恳谈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历史、办园目标、办园宗旨、课程、师资以及需要家园配合事宜;两周后由班组长主持召开家长会。
2、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每学期举行两次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真实表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增加家长和幼儿园沟通的机会,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3、开展家长——教师岗位一日体验活动。每学期各班组织2~3名幼儿家长,到幼儿园做义工,亲身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体验幼儿的一日生活,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情况,使其能更好的监督和支持幼儿园工作。
4、亲子活动或主题活动。幼儿园举行亲子活动,要求家长和幼儿共读一本书;共看一场电影;共唱一首歌;共绘一幅画;共做一件玩具;共讲一个故事;共做一个游戏;共做亲子装等活动,密切家园关系。
扩展资料相关规定: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仅仅把书报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摘抄一些贴到“家长园地”里,或者教师把家长当作听众,以单向的讲授为主,不给予家长更多思考的时间;更没有留给家长充分的时间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使得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结果很难被家长真正接受并内化为今后教育子女的能力,极度影响了家长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重视特长教育的培养,忽视身心的全面发展。不少家长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特长教育,就是通过一些社会上开办的培训中心、活动中心对孩子进行体育、舞蹈、或琴棋书画方面的专门训练,使孩子掌握一技之长。
上一篇:大班家长育儿知识游戏活动
下一篇:大班健康知识大调查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