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大绳:家长牵着孩子共同成功跳入大绳,然后共同成功跳出大绳。
抢板凳:家长和孩子分组同时进行抢板凳,8个家庭同时pk,按出局家庭先后顺序定名次派发小奖品。
两人三足接力赛:抽签派出12对亲子。每组四对亲子,分三组进行。每对亲子用绸带绑住一只脚,由始点竞走到终点,最快到的一组为赢。
大象抛接投沙包:孩子弯腰如大象状转5圈,再抛出球,家长于远处接球。
找孩子:抽签派出8对亲子参加。父母用红领巾蒙住眼睛去摸孩子,确认后把孩子拉到一边,妈妈们通过触摸孩子的头部或脸部认孩子,认出自己的孩子的话就抱着。
剪纸:给宝宝准备一些纸和一把安全剪子,让他随意地剪。开始时,你要先教宝宝拿剪子的正确方法。当宝宝剪出不同形状的时候,可以让他说一说,剪的像什么。
敲水杯:准备几个玻璃水杯,往杯子里添加不同量的水。然后,让宝宝拿筷子去敲击不同的杯子,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拓展资料:
亲子游戏的意义:
1.积累了感觉印象,有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
2.体验了初步的交往关系,有助于社会性关系的发展;
3.联结了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有助于个性的完善和发展。
亲子游戏不仅有益于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密切亲子关系,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儿童的实物游戏和伙伴游戏也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儿童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的态度、方法会迁移到儿童的实物游戏和伙伴游戏中去。反过来,儿童在实物游戏和伙伴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又会进一步丰富亲子游戏的内容。
亲子游戏的特点:
1.能够启发孩子的智慧。这就要求游戏活动既能够利用和发挥孩子现有的能力,又能够引导和发展他们新的能力。
2.家长要能和孩子平等地参与到游戏当中。做亲子游戏不是上课,家长不能高高在上指手画脚,而应当是游戏的参与者,并且跟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
3.游戏的形式应该注重相互配合,家长能自然而然地引发孩子智能的发展。设计的游戏应让宝宝主动寻求家长的配合,这样家长就能顺理成章地教给宝宝一些知识和技巧。
4.游戏的整个过程要能够给孩子和家长双方都带来乐趣。要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创造和成功的快乐,而家长则能够体会到亲子交流的幸福。只有特定的亲子游戏才适合于进行比赛,家长应学会更多的游戏,并将具有特定功能的亲子游戏同日常的育儿生活相互交融起来,这样就可以在丰富而快乐的育儿生活中,使宝宝的潜能不断地开发出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亲子游戏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不是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完事了。亲子游戏是家庭教育中的一部分,本篇我们推荐的几个亲子游戏,可以让宝宝边学边玩。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方法上却经常陷入迷茫。从事家庭教育研究的专家杨鑫表示,亲子关系的好坏对孩子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家长可以从细微的生活细节入手,譬如亲子游戏能够很好地进行关系互动,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本期就介绍七个可以边学边玩的游戏。
亲子游戏1角色扮演
这是所有孩子都喜欢的游戏,是孩子初期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孩子可以扮演美丽、善良单纯的灰姑娘、白雪公主、美人鱼、睡美人,等等,这让孩子可以培养善良有爱的性情。如果是大孩子,则可以选择一些职业化的社会角色,如消防员、医生、经常等等,从而了解职业的基本常识,增加对社会的.认识。
点评:角色扮演最适合小朋友,而且如果家长想了解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情况,直接问不管用的情况下,让小朋友来当老师,你就能轻易知道小朋友在幼儿园都玩了什么。
亲子游戏 2我是间谍
这个可以在坐车的时候或者旅途中玩。家长描述一样东西,让孩子猜是什么,或者亦可反过来,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记住所看所想,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点评:这种思维能力的锻炼,非常有利于小朋友推导能力的发展。
亲子游戏 3跳舞
选一些莫扎特或者巴赫的古典音乐,抱着孩子一起跳舞旋转,跳舞的时候也可以与灰姑娘等童话故事结合起来,既能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又能让孩子乐在其中。
点评:喜欢唱歌跳舞的小孩,会让小朋友形成外向的性格。多和小朋友唱歌、跳舞,即使家长五音不全也没关系,主要是引导小朋友喜欢音乐和跳舞,有利于性格的塑造。
亲子游戏 4 13点
把所有的扑克朝下,然后随意翻,加在一起正好13,就可以拿走牌,超过13就“爆炸”。这个游戏要求极快的计算反应能力,能有效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
点评:小朋友都是“照相机”,东西不停地重复,他就会记住。通过扑克牌,就能很好发挥小朋友的“照相机”功能。
亲子游戏 5汉字大战
做一副认字牌,上面写有汉字偏旁,用这些汉字来决战。譬如,家长是火,孩子是水,孩子赢。父母是田,孩子是虫,父母输……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能说明理由,就可占尽先机。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了解一些社会的基本规则。
点评:小朋友越早识字,越早阅读,就阅能开阔视野。而游戏则摆脱了让小朋友枯燥学字的方法。
亲子游戏 6扑克历史
做一副扑克,印有历代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边玩扑克边给孩子讲历史。学习历史,让孩子看轻当下的得失荣辱,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点评:现在小朋友多的是技能培训,反而忽略了历史,通过扑克牌让小朋友以史为鉴,非常有益。
亲子游戏 7对诗
把孩子在学校要求背诵的古诗,做成一张小卡片,上面只写上诗歌的名字和作者。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决定抽卡片的顺序,互相背诵。背诵出来的就奖励,没背诵出来的就惩罚,奖励和惩罚的内容可以是家务劳动等有助于孩子成长的事情。这个游戏可以提高孩子背诵古诗的兴趣,对于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大有帮助。
点评:这个适合大小朋友玩。虽然小朋友不一定懂得诗词的意思,多背有利于提高小朋友的诗歌修养。
1、有趣的“手指画”
手指画操作方便,艺术表现直观简洁,鲜艳的色彩,游戏性绘画形式等,极易受到孩子的喜爱,同时也可以有效开发孩子的手部灵活性,丰富孩子对事物的感受。
爸爸妈妈在指导孩子进行手指画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容易清洗的颜料,从简单的图案开始练手;玩到后面则可以让孩子用手指画来画出身边的人,别有乐趣。
2、互相模仿的“照镜子”
模仿是孩子对环境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它意味着孩子不停地在用自己的大脑,开拓思维,从事物中找出共性来进行表演。即便有时候做得不对,拙劣的模仿也会让大人和孩子都沉浸其中,营造出欢快的家庭气氛。
3、经久不衰的“躲猫猫”
“躲猫猫”是一种流传很广、历史也很久远的游戏,是屡试不爽的逗娃绝招。它虽然也属于捉迷藏的一种,但不需要追逐、寻找等激烈的身体运动等部分。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仅仅是将身体的某部分躲起来,再跳出来,就足以让孩子们感到有趣了。
4、大家来“找茬”
找不同可以锻炼孩子的眼力、脑力、专注力和反应能力,还能提升他们手、眼、脑的协调性。经常玩这样的游戏,还能提升孩子的逆向思维和批判思维,让孩子觉察出日常生活中“不正常”的地方。
5、角色扮演
父母和孩子一起玩“过家家”,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老师、医生、厨师到警察、消防员,让孩子自由扮演所喜欢的角色,体会不同角色对社会的贡献,懂得严于职守,为他人服务等道理。扮演骑士、公主、恶魔,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自导自演一部精彩动画,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同时对亲子关系的促进也居功不小。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不要欺骗孩子
家长们总认为大人比较孩子的知识丰富,孩子天真无邪,可以用一些比较动听的语言欺骗孩子,反正,孩子的注意力比较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因此,经常对孩子许下不能实现的承诺。
但是,孩子往往没有大人们想的那么幼稚,他们会记住大人给他们的承诺,如果家长们一味欺骗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不会信任家长,非但如此,严重的话还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
2、不要敷衍孩子
家长如果参与孩子的游戏,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而随便敷衍,家长既然参与孩子的游戏,孩子因年龄小或角色需要或缺少游戏伙伴而请求时家长应参与进去,并以角色身份、游戏口吻引导孩子游戏,使游戏得以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