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一、树立大语文观
树立大语文观念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体现在语文学习综合性特点。因此,我设计了再寻趣事,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二、为生成而预设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度。”(《礼记·中庸》)我们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不是不要预设,而是改进预设。叶谰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使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因此,我设计了感悟有趣中的发现、介绍和找原因,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精神生活,设计“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预设方案。
教学目标:
一、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三、初步了解有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左右结构的字书写端正、正确,“必”的卧钩以及书写的笔顺。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能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二、初步朗读课文,感知太空生活的有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知道他是谁吗?(出示杨利伟回国的图片)
2、你有什么话想问杨利伟叔叔吗?
生:你在太空生活得好吗?你在太空上都看到了什么?在太空怎么生活呀?你在太空生活和我们一样吗?……
3、杨利伟:小朋友们,你们真的很想知道我们宇航员在太空中怎样生活吗?说起来还挺有趣呢。学了你们书本中的32课,你们就了解了。等你们学好了,我让你们看看我自己在太空中拍摄下来的录象,你们愿意吗?那就加油吧!(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小朋友们,杨利伟叔叔说,只要你学了这篇课文你就能了解宇航员叔叔在太空中的生活了。一定等不急了吧?别急,要想了解地清楚呀,就得先学好生字,读通顺课文。就请小朋友们边读课文,边把生字宝宝圈出来,想想办法把它们记住。最后,还要请你给每一个小节标上序号。
2、飞行游戏?(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语)
3、摘星星(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4、星星都藏起来了,你能找到吗?如果这些句子你都会读了,就表示你已经把星星摘下来牢牢记在心里了。(出示带有生字的一些句子)
三、学写生字
1、生字都会读了,能写好它们吗?你有什么发现?(出示生字,指导字型结构)
2、每个字写2个
四、感知有趣
(一)小组内朗读:每人读一段,看谁读得好,选一名同学参加全班比赛。
比赛要求:一是要让人听了觉得新鲜有趣,二是让人觉得惊奇。
(二)全班赛读。
(三)再读课文,学习第一小节
1、出示第一小节,自己读读,你读懂了什么?可以读懂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出示课件第一小节)
有趣:就是有意思
挺:你能给它换个词吗?(真,很,怪,真是)
五、小结
1、出示杨利伟图片:小朋友们,你们都学会生字了吗?
太空中的生活说起来还挺有趣呢。下节课继续去看看有趣的事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二、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能有兴趣去了解太空和科技知识。
教学过程
一、空中探险导入(出示课件)
出字抽查认读情况,给生字组词。
二、感悟有趣
(一)小组学习讨论,太空生活怎么有趣?与我们地面上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啊?
(二)汇报:
1、你从什么地方发现太空生活特别有趣?
2、怎么有趣?
3、你能读出新鲜有趣,让人听了就觉得很惊奇吗?
(随生点击课件段落精读文本)
睡觉——(安稳觉)
1、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得绑在睡袋里睡)
2、这是为什么?(会飘到别处去,没法睡觉。)
3、是的,没法睡觉,睡得不安心,在课文中就有一个词跟这个意思相反的,你能找出来吗?(安稳觉)
4、是的,如果不绑在睡袋里,就没法睡个安稳觉。我们一起来看看,宇航员在太空睡觉的情景。(出示课件图片)
5、你能读读吗?让人听了,觉得很有趣,很奇特。
喝水——用带吸管的塑料杯
1、你发现怎么有趣、奇特了?(水很难喝到)
2、这是怎么回事?
3、你能读出这么有趣的事情吗?
走路——带钩的鞋子带网格的地板
1、你又有什么发现?怎么有趣了?(我们在地上走路很平稳,而宇航员很麻烦,得穿带钩的鞋子。我们地板很平滑,而他们的地板是带网格的。)
2、是的,请看看这幅图。想一想,宇宙飞船里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呢?
3、你能读好这句话,让别人很好地了解宇宙飞船的这个独特的设计吗?
4、还有什么发现,让你感到有趣呢?(在地面上,怎么用劲,怎么咳嗽都好好的`,可是在宇宙飞船里却不一样,会飘到半空,还有可能后退。)
洗澡——特殊的沐浴器
1、怎么有趣了?
2、特殊的沐浴器是什么样的?在太空,沐浴器上用的喷头是什么样的?请你看看图。(出示课件)
3、为什么有这样的设计呢?
4、真是有趣,你能读好这几句话吗?突出沐浴器的不同、特殊。
5、听听世界首位太空游客蒂托回到地球后说洗澡的趣事:
首位太空游客蒂托于2001年5月6日离开国际空间站安全返回地面是说,太空沐浴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洗15分钟的澡,准备工作要做几个小时。太空人首先要把自己罩进一个密封的帆布罩里,防止洗澡水到处飘飞。然后把双脚固定起来,不然,飘浮的身体被水一冲,会不停地翻跟斗。在失重状态下,水呈一颗颗圆圆的小水珠状,它们飘在四周对人的安全威胁极大,一滴水就会呛伤人。沐浴前,太空人还要戴上呼吸罩和保护罩。洗完澡后,水不会自动流走,人身上的水连同洗过的污水都要用泵吸走,沾在帆布罩上的水,也得用吸尘器—点点吸干。
5、这么有趣,你能读出这么有趣的感觉吗?
(三)尝试介绍
1、你想向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们介绍太空这么多有趣的事情,让他们听得目瞪口呆吗?那你可得介绍得好,介绍得有趣呀!
2、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些参考吧!
A、你可以把课文改一改,让课文变得更好听,但意思可不能变呀!
B、你可以把课文中你觉得特别好的词语记住,介绍的时候就可以用上了!(出示课件)
四、找找原因
1、太空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我们到太空这么游玩了一番,领略了那么多新鲜有趣而又奇特的太空生活,太令人难忘了。现在,你脑子里有没有一个大问号?有疑惑吗?(在太空中生活为什么会这么奇特呢?)
2、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这个答案就藏在课文里,其中有一句话可以为你解答。
3、了解失重(课件演示)
五、再寻趣事
1、你们还知道太空生活中别是趣事吗?是怎么知道的?谁来向大家介绍?
2、现在,杨利伟叔叔就再带你去太空游玩一番。闭上眼,想象一下,你在太空中都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
3、说说,将来有一天你能飞上天,想在太空中做点什么?
4、画趣事:自由想象太空的奥秘,用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空。
板书:
太空生活趣事多
睡觉绑睡袋
走路飘穿钩鞋
喝水带吸管
洗澡沐浴器
空间站三名宇航员的生活丰富多彩。他们不仅打太极,叶光福还以太空姿态打华容道。华容道是一款典型的滑块游戏,它是一款益智游戏,根据一定条件移动方块,通过各种步骤最终满足要求。滑杆游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九宫重排,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华容道的由来无法考证。是中国最古老的智力游戏之一,在以前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中没有与之相关的记录,它的发明应该相对较晚,也许只有几十年。无论是长期还是近期,华容道以魔方和独立钻石棋被国外情报专家誉为智力游戏的三大奇迹,是中国民族智慧的结晶。
棋盘上有三种大小不同的棋子,包括一组四个小方块、一组五个两个小方块和一组四个小方块。这三个棋子可以在棋盘上自由移动,但不能重叠或跳跃。游戏规则只是通过棋子之间的移动将曹操移动到出口。在已经很普及的IBM486计算机上解一道题仅需要一两分钟,在较慢的286计算机上则大约需要十几分钟。根据它的算法的原理可以肯定,它推导出的结果是绝对可信的。它所解出的走法一定是该布局的最少步法。
通过移动每一块棋子,帮助曹操从棋盘的初始位置移动到棋盘中间的最低位置,并从出口逃脱。曹操逃离华容路的最大障碍是关羽。关羽立即前往华容路。一个人负责通行证,一万人打不开。关羽和曹操当然是开启这场游戏的钥匙。空间站三人组正在出差。即使是未来的明星旅行和太空移民,他们也不想在长夜中睡觉。除了健身、听音乐、摄影和失重杂技外,宇航员在闲暇时间还有很多智力和大脑燃烧项目。
王亚平在太空授课内容
王亚平在太空授课内容,北京时间2021年12月9日15:40,“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王亚平在太空授课内容。
王亚平在太空授课内容1走路如飞行,转身如花滑,睡在睡袋里……12月 9日 15:40,"天宫课堂"第一课如约开讲。
课堂上,神舟十三号"太空出差三人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除了展示他们在轨工作生活外,还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等神奇实验。
60分钟的"天宫课堂",吸引了亿万目光。孩子们宇宙、太空充满了好奇。
"最高"课堂上的课目表是如何出来的,还能怎么上?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温馨,太空教师王亚平"卧室"贴着家人照片
在距离地面 400公里的"天和"核心舱,太空教师王亚平开启了"天宫课堂"。在失重情况下,"太空出差三人组"好像会都会轻功,走路如飞行,可以像游泳一样随意飘来飘去;由于失重,下肢的血液上涌,导致他们的脸部胖胖的。为了对抗这种情况,航天员们每天要在太空跑步机上锻炼身体。健身器材有跑步机、自行车……
失重情况下,航天员睡觉是一件神奇的事。他们可以站着睡,也能倒立睡,高兴时还可不固定睡袋,当一回"夜游神"。这次"天宫课堂",王亚平特别展示她的"卧室"。她说,航天员们都是睡在睡袋里的。而"卧室"则按个人的喜好布置。比如:王亚平的"卧室"里贴着她和家人的照片,以及她自己的小物品。王亚平透露,晚上还可以和家人通电话。
神奇,太空转身暗含时空曲率奥秘
在失重环境中,许多成语比如:脚踏实地、飞流直下、摇摆不定等成语在失重环境中都不适用了,在那里水不再往低处流,竹篮打水不会一场空。
那么,失重情况下,航天员怎么转身?"天宫课堂"上,只见,叶光富靠旋转手臂,实现了无依托转身;随后,叶光富又展示了伸展手臂转身和抱臂转身……"太神奇"!围观的网友们纷纷惊呆了。
这到底是什么原理?是否违背了角动量守恒?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科普主管董志川解释说,真空和失重中隐藏着时空曲率奥秘。"这就像陀螺仪。我们在玩指尖陀螺的时候,当我们偏转陀螺会发现有一个无形的力在左右着我们的手,仿佛在阻挡我们改变陀螺的指向。没错,这就是陀螺仪的特性,它有维持初始角动量方向的‘惯性’,仿佛有一个无形的温柔小手在不断地纠正旋转轴的偏离,这也正是我们可以人类利用陀螺指引方向的原因。"
董志川介绍说,如同陀螺仪一样维持原有旋转方向的"保守力"会作用于我们身体的躯体正轴,带动我们旋转。"猫也会用这种旋转前肢的方法,来实现在空中无依托条件下的转体。"
不易,世界最高课堂这样"炼"成
"和 8年前的太空课堂相比,这次太空教师们的活动空间更大一些,有 50平方米。"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专家组成员庞之浩介绍说,太空教育有多种形式。太空授课是最典型、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在那里称得上是世界上最高的课堂,可对培养青少年探索太空的兴趣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不过,要想完成一堂"天宫课堂",太空教师们要练就十八般武艺。"在授课前,太空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授课的内容要先演练。甚至对摄像的要求也很高。"庞之浩透露,上一堂太空课,王亚平的课程内容是几经筛选过的。
8年前,为了完成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专门成立了太空授课专家组。当时,专家组成员先后研究了"竹篮打水""乒乓球""回旋镖"等 20多种方案。然后经过集思广益、反复筛选、严格论证,最终确定进行两个方面的物理实验,即物体运动特性和液体表面张力。
庞之浩解释说,这次"天宫课堂"很成功精彩,相比之下,这次不仅有物理实验,还有生物实验,因而可使青少年开阔眼界;而且太空教师王亚平这次更从容、淡定了。
剧透,"天宫课堂"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
中国空间站首次"天宫课堂"让网友们意犹未尽。后续,还会有这样的课程吗?答案是:有!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透露,后续,"天宫课堂"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积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和文化,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航天科普教育。
庞之浩说,2022年,中国将建成体积大寿命长、功能强的大型长期载人空间站,可以相信,届时中国的太空教育会更加丰富多彩,可以采用视频传输、天地通话、搭载实验、参与研究等方式进行,或在地面开展太空设计比赛、参观体验和知识讲座等活动。
据了解,我国几年前就开始组织青少年设计青少年太空实验方案,并且每年都请专家进行评审,其中优秀的青少年太空科学实验方案未来有望送到中国空间站青少年科学实验柜内实施。
王亚平在太空授课内容2北京时间2021年12月9日15:40,“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
“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在提问环节,有汶川的同学问,在太空能看到闪烁的星星吗?有没有UFO?
对此,王亚平回答说,目前没有看到UFO。由于在大气层外,星星也不会眨眼睛了,看到的天空不是蓝色,而是深邃的黑色。
王亚平表示,透过舷窗我们能看到蔚蓝的地球,还有日月星辰,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UFO。由于我们处在大气层外,没有了大气的'阻挡和干扰,我们看到的星星会格外的亮。
王亚平还分享了一个奇妙的现象,每天都能看到16次日出,因为每90分钟就能绕地球一圈。
据悉,此次太空授课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分设4个地面分课堂,共142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
王亚平在太空授课内容3北京时间12月9日下午3点40分,天宫课堂正式开讲,神舟13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上进行全球直播,为全世界网友授课。
这是中国“天宫课堂”的第一课,同时也是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第二次授课。上一次还是8年前,神舟10号飞船航天员王亚平,曾经在距离地球300多公里外的天宫一号舱内,为全国8万所学校6,000万余师生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太空物理课程,展示了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如何给物体测量质量、如何进行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实验和水球实验。
而这一次天宫课堂,则是由神舟13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在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空间站上,为全球网友直播。
此次授课的主讲人仍然是王亚平,这是她第二次担任太空教师。除了给大家展示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物理现象外,王亚平还带大家参观了中国空间站的工作生活场景,让大家直观感受航天员们如何在太空长时间生存工作。
跟着镜头,我们看到王亚平的太空卧室里,贴满了与家人的合照。王亚平透露,晚上睡觉时,还可以跟家人通个电话。
当然,中国空间站承担着重要的科研项目,各种科学实验必不可少。本次太空授课,王亚平将在翟志刚和叶光富的配合下,完成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以及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等多项内容。
按照预定设计,本次太空授课采取天地互动的方式进行。天上的主讲课堂是中国空间站,主讲人是王亚平,翟志刚和叶光富将担任助手。地面主课堂设置在中国科技馆,但同时新增了4个地面分课堂,分别设置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和澳门。
航天员在太空授课的过程中,会适时与地面进行交流,回答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提问。
四川汶川的同学向王亚萍提问,在太空中能看到闪烁的星星吗?有没有UFO?
这是很多人特别关心的话题,对此,王亚平的回答是目前还没有看到UFO。空间站身处大气层外,由于没有大气的干扰和阻挡,在空间站中看到的星星都不会眨眼,显得格外的亮。
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因此每天都能看到16次日出,这是在地球上绝无可能发生的奇妙体验。
之所以要开展太空授课,主要是为了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让更多的人参与和投身到科学研究事业之中。
人类的征途是浩瀚宇宙,一个国家想要获得发展和复兴,必须努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提高科研水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总设计师就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句话不管放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无不与此紧密关联。
要不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怎么能够建设自己的空间站,我们怎么能实现载人航天飞行,我们怎么能掌握探索宇宙太空的主动权?
据了解,天宫课堂品牌并非突发奇想,而是有着明确的规划和设计,这是第1次在空间站上课。未来,随着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完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航天员和工程师进入空间站,进行各种各样的太空实验,并继续开展天宫课堂教学任务。
看到视频直播的网友可能会问,太空中没有基站,空间站如何实现与地球的通讯?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手机通讯传输主要依靠基站。但是太空中并没有基站,即使有,信号也无法传出如此远的距离,毕竟空间站距离地球400多公里。
为了确保空间站与地球之间的联络,我国专门发射了三颗中继卫星,按照预定轨道运行,可以覆盖全球任何地区,地球和空间站发出的信号,先通过中继卫星接收,再传播出去,从而实现空间站与地面的信号传送。
中继卫星的传输能力和速度,相当于目前在地球上使用的5G信号,几乎没有太多的延迟,速度非常快。
这样一来,不管是航天员与地面控制中心之间交流,还是给家人打电话,都可以做到实时传输,有声音有画面,跟在地球上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