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如何引导幼儿与材料积极互动
科学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活动,是人的一种特殊的活动,是儿童探索、实践的过程。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幼儿要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不仅要让幼儿获得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而幼儿的探究活动是以物质材料为基础的,幼儿在与材料的操作过程中,能够获得多种经验,使身心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
新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帮助幼儿创设有利于产生积极探索行为的环境,及时提供幼儿熟悉、丰富、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一、材料的选择和准备
1.提供日常用品,激发探索欲望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的探索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所以在科学活动中要提供幼儿熟悉的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材料,引导和保持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欲望。
如,大班科学活动“光和影”,为了让幼儿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我为幼儿提供了镜子、光碟、手电筒等日常用品,让幼儿充分地在室内外观察、玩弄,相互交流探讨,了解光和影的关系,幼儿体验了探索的乐趣,激发了探究兴趣,他们积极寻找其他生活用品来操作玩弄,想进一步了解光和影的关系。探索溶解现象时,为幼儿准备糖、盐、果珍、奶粉、绿豆、沙子、勺子、透明杯等常见物品,他们一看到这些物品就产生亲切感,情不自禁产生探索的欲望,他们加水、搅拌、观察、比较,不亦乐乎地操作,从中发现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较好地了解了物质的溶解现象。
2.提供多层次材料,激发创作欲望
根据幼儿的能力和发展水平差异,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要呈现出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需求。提供的材料可以是成品、半成品和未加工的材料,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这样的材料也能给幼儿留有充分想象、创造的余地。如,科学区中教师提供的拼图,既有完整拼好的图,也有拼好一半的图,还有许多是零散的小图,幼儿根据自己能力水平选择不同的拼图,能力强的幼儿选择零散的小图,独立拼出完整的大图,能力差的幼儿选择已拼了一半的图,根据完整的大图范例完成另一半的拼图。这样从事操作的幼儿最后都完成了拼图,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幼儿进一步创作的欲望。
3.引导变废为宝,深入探索活动
新材料很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激起幼儿创造的灵感,因此,教师要经常给幼儿增添和更换新的活动材料,促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尽情地创造和发挥。教师自己要成为有心人,更要引导幼儿做有心人去收集那些既安全、卫生又容易得到的废旧物品,引导幼儿将废旧物品运用于探索活动之中,使探索活动得以深入和丰富。
如,请幼儿将家中废弃的各种盒子带到班级,当各种盒子达到一定数量时,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给盒子分类,有的将相同的盒子放在一起,有的将大小差不多的归为一类,教师则根据幼儿操作表现适时抓住契机引导他们根据多种依据分类,如,按材料来分,分为纸质盒子、金属盒子、塑料盒子;按形状分,分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就在这样不断的动手操作中,幼儿感受到这些废旧物品隐藏着无穷的乐趣,废旧的物品也可以成为宝贝,幼儿探索兴致高涨,课余还利用这些废旧物品尝试不同的玩法,有的垒高,有的制作手工作品,有的玩拼拆游戏,探索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探索活动得到了深入。
4.争取家长支持,丰富活动材料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发动家长一起参与,帮助幼儿寻找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如,活动“各种各样的汽车”前,有的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车展会,有的家长帮助孩子在网上寻找各种汽车的资料,有的家长帮助孩子把多辆玩具汽车带到了班级。幼儿面对各种各样的汽车,探索的兴趣和愿望油然而生。还有的家长把小轿车开进了幼儿园,让幼儿观察了解汽车的构造,如,小轿车有几扇门、几盏车灯、几面车镜等,幼儿通过亲自观察,对小轿车的各种部件名称、数量等有了深刻的认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材料的理解和表达
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对材料有自己的感知和理解,教师应指导幼儿用合适的方式、方法表达出来,记录下来。在探索“水的浮力”中,我为幼儿提供木块、泡沫塑料、乒乓球、纸船、积木、铁钉、弹珠等多种物品,还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支笔、一张记录表。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充分玩水,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记录每种物品放在水里的变化,物品浮在水面上用“↑”表示,物品沉在水底用“↓”表示。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正是幼儿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感知,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又如,活动“量一量”,我让幼儿准备了回形针、牙签、尺、毛线段等材料,演示测量的方法及相对应的记录方法,然后让幼儿选取不同的材料测量幼儿用书、黑板、桌子等物体,并把结果记录下来。幼儿纷纷动手。在测量中,碰到了一个问题:测量到最后,不能正好量完,多出的一点该怎么记录?幼儿充分讨论,在确定了记录的方法,如用x+或x-等。幼儿兴趣极高,还把测量工具带回家里,把家中的电视机、床、自己的裤子等进行了测量,还十分准确地进行记录,进一步掌握了测量的方法,体验了成功的乐趣。
三、教师的引导与支持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与支持至关重要,教师应密切关注幼儿的活动,对不同的幼儿给予具体指导,保证幼儿充分探索的空间,满足他们的探究愿望,促进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在探索过程中幼儿碰到了困难,教师不应包办代替,也不应搪塞敷衍,应该给幼儿一定的时间,鼓励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自己的能力解决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
有时操作的预定时间已到,但幼儿的探索兴趣仍然高涨,教师要学会耐心等待,随机调整活动时间,让幼儿继续探索操作,满足探索需求。当幼儿在探究中出现失误时,教师要给其信心,引导他们运用探索的最佳方法,对水平较高的幼儿,要提高要求。幼儿在探究新材料时,要鼓励他们用多种方式玩。
如,让幼儿玩磁铁,我为幼儿提供许多材料,让他们通过猜、试、分三步曲发现磁铁的奥秘。在基本分清现场提供的材料哪些磁铁能吸住,哪些不能吸住之后,我适时启发幼儿:如果两块磁铁在一起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幼儿立刻操作起来,有的告诉我两块磁铁被牢牢地吸在一起了,有的发现一块磁铁能推着另一块磁铁往前走,还有的说两块磁铁像仇人似的怎么也不能碰在一起。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我给了幼儿启发、鼓励和支持,幼儿情绪愉悦,乐于探索,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发现了磁铁的相吸和相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在科学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实践者、发现者,是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幼儿科学探索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要积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材料,引导幼儿与材料积极互动,让幼儿体验探索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探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邹尚志.研究性学习指南.中国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中心幼儿园)
《地下城与勇士》。
根据查询电玩兔网得知,毒奶粉,指的就是《地下城与勇士》这款游戏,其D=毒、N=奶、F=粉;韩服名称:Dungeon&Fighter(&便是and的意思因此简写为DNF或者是D&F)=《地下城与勇士》。而dnf在中文输入时是毒奶粉,由此叫这个名字也有这个原因,以及由于dnf游戏当初刚出的时候受众面大多数都是一些学生,不屑的说还有人在喝着奶粉,前几年监管不严的时候,可以看到很多小学生,站在那里玩dnf(由于各自太小,坐下来没法操作)并且游戏中商城的道具效果更好,所以需要用户进行充值,导致很多学生编出很多种方式去讨要零花钱。所以说“dnf”有毒。
《地下城与勇士创新世纪》(Dungeon& Fighter,简称DNF)是由韩国NEOPLE网游公司研发、中国内地由腾讯游戏代理运营的2D横版过关动作网络游戏,该游戏是一款2D卷轴式横版格斗过关网络游戏(MMOACT),继承了众多家用机、街机2D格斗游戏的特色,真正意义地实现了网络领域的格斗体验,具备领域独创性;同时,游戏的玩法多样,以任务引导角色成长为中心,结合副本、PVP、PVE为辅,周边系统完善、重视玩家交互,游戏设计吸收了经典街机中的特色内容。
幼儿园中班室内游戏
一、坐传球
1.目的:
①练习坐着传球,提高上肢的灵活性。
②体会合作游戏的快乐。
2.准备:将椅子摆成一列,大球一个。
3.玩法:幼儿纵排坐在椅子上,由第一名幼儿开始,双手抱球从头顶向后传。传给最后一名幼儿后,再由后向前传回来。游戏可以反复进行。
4.建议:
①可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姿势、从头上或身体两侧等不同部位传球。
②椅子的间距不要太大,以免幼儿够不到。
二、坐滚球
1.目的:练习向后传球,培养幼儿手眼配合的能力,体会合作游戏的快乐。
2.准备:将椅子摆成一列,小球一个。
3.玩法:幼儿坐在椅子上,由第一名幼儿开始,将小球从椅子下面向后滚。传给最后一名幼儿后,再由后向前将球滚回来。游戏可以反复进行。
4.建议:椅子之间的距离可以稍大一些,以方便幼儿滚动小球。
三、坐踢球
1.目的:练习坐着踢球,提高腿部的灵活性,发展眼和脚的配合能力。
2.准备:将椅子摆成一圈,大球一个。
3.玩法:幼儿坐在椅子上,用脚相互踢球传接,不能将球滚出圈。游戏可以分组进行。
4.建议:
①椅子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以免把球滚出圈。
②参加游戏的幼儿以六至十人为宜。
四、猜猜我是谁
1.游戏玩法:
①全班幼儿坐成半园形,请一个幼儿背对大家坐好,请另一个幼儿走到他椅子后面,轻轻敲椅子背三下,坐着的幼儿问:"是谁敲我的门呀?"敲门的幼儿说:"是我,猜猜我是谁?"
②如幼儿猜不出,可再问:"你是什么人?"答:"我是你的好朋友。"
③猜对了,就调换幼儿,游戏重新开始。
2.提示:
①要求幼儿根据声音辨别同伴,练习说疑问句。
②游戏可逐步加深要求,如:敲门的幼儿可故意压低、变细自己的声音,也可两个幼儿同时去敲门,同时回答问题,要猜出两个同伴的声音。
五、解绳结
1.目标:能坚持将绳子上打的结解开,不怕失败。
2.材料:幼儿穿珠用的绳子若干。每一根绳子打5个~8个结;定时钟一只;小苹果贴花。
3.玩法:
①任意拿出一根打结的绳子,观察绳结。
②按自己的方法逐一解开绳结,直到解完该绳上所有的绳结。
③继续取一根打结的绳子,将绳结解开。
④坚持l0分钟.每解完3根绳可以给自己贴上小苹果贴花一个。
4.规则:
①必须将一根绳上所有结解开才能解第二根绳结。
②游戏开始,教师拨好定时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解完3根绳结,才能贴一只小苹果贴花。
六、跳房子
1.活动目标:
①发展幼儿投准,单脚跳跃动作,增强幼儿腿部力量,提高幼儿平衡能力。
②培养幼儿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规则意识。
2.活动准备
①在场地上画好格子当作房子。
②准备一个小沙包。
3.活动过程
①热身: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进行热身活动,如;模仿操,慢跑等,尽量把幼儿的身体活动开。
②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的名称,并向幼儿讲解和示范各种玩法。
4.游戏规则:
①幼儿在玩游戏时,如果没有按照规定顺序踢跳,判为失败。
②在跳房子过程中,脚或小沙包压线或出格均为失败。
5.玩法:幼儿站在第一格线外,将小沙包透进第一格,跨进第二格单脚跳进第三格,双脚跨进第四第五格,然后单脚跳进第六格,再双脚跨进七八格,单脚跳进第九格,跳转身后再依次返回至第二格时,单脚站住并用手捡起小沙包,跨出第一格,然后再将小沙包投进第二格,如此依次进行,以不许犯规少犯规,并先跳完者为胜。
6.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并注意安全。
7.游戏结束,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
8.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好的幼儿,让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感受到体育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也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表现不好的幼儿,鼓励他们加油,下次会表现得更好等,使其他们能在活动中活跃起来,以培养他们对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