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FG按乐理音调由低到高排列为:C、D、E、F、G、A、B分别对应简谱1234567。
相关介绍:
C、D、E、F、G、A、B为七个基本音级,基本音级的名称有音名和唱名两种标记方法,每个音级的音名是用字母来标记的。唱名则利用读音来表示。
简谱中1、2、3、4、5、6、7读法为:do、re、mi、fa、sol、la、si,音符是和音高紧密相连的,没有一个不带音高的音符。
扩展资料
七个固定音节的唱名方法产生于11世纪,由意大利音乐家圭多发明。他采用自己编配的一首赞美诗每一行歌词的第一个音节作唱名,沿用至今(原do为ut、si为sa,后改)。在唱名的具体使用中,有首调唱名法和固定调唱名法两种。
而7个基本音级不断循环反复,构成整个乐音音列。从C音开始到其高八度C之间的音列称为一组。通常以低音谱表第2间的C音开始而排列成的一组音,用小写拉丁字母c、d、e、f、g、a、b标记,称小字组,由此向上各组依次称小字一组、小字二组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简谱
简谱是记谱法一种。由于它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在记谱、读谱上有很大的方便,因此在我国广泛流传。
简谱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它的缺点。例如记合奏合唱,它就不象五线谱在视觉上那么清楚,而记钢琴谱几乎是不可能的。过去有人认为简谱简单、不科学,因而否定了简谱在现实音乐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那是错误的。应该承认:简谱对音乐的普及和推广,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简谱将会继续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
简谱的创造和发展过程,因为缺乏有关的材料,还不能作准确的介绍。法国的加林(1786-1821)和舍维(1804-1864);英国的格兰威尔(1785-1867)和葛尔文(1816-1880),在简谱体系方面,都曾作过研究和整理。我国的简谱是由日本传来的。这种体系与舍维的体系已有所不同。按照舍维体系,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短线,都加在音符的上方。
然而日本的简谱到了我国,特别是解放后十年来,又起了许多变化和发展,现在只将现行的简谱作如下的简单介绍。
在简谱体系中,音的相对高度暖和七个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的。这几个音的相互关系,除3 4、7 i半音外,其他全为全音。
标记:1 2 3 4 5 6 7 i
唱法:do ri mi fa sol la si do
在音符的上面加一小圆点,即表示高八度演唱,加两个圆点表示高两个八度;反之,在下面加一个圆点,即表示低八度演唱,加两个圆点表示低两个八度。
要准确地表示音的绝对高度,还要应用调号标记。调号标记是用1=F、1=G……等来表示的。
为了避免在音符的上面或下面过多的加点,在合唱、合奏谱中,往往应用移高或移低八度的方法来记低声部或高声部。例如:男高音、男低音、琵琶、低胡用高八度记谱;梆笛、板胡用低八度记谱等便是。
音的长短是在音符后面或下面加短横线来表示的。
在简谱体系中也应用附点。但只到四分音符为止;再长的音符,如二分音符、全音符则继续用增加短横线来表示。
附点全音符: 1-----
附点二分音符: 1--
附点四分音符: 1.
附点八分音符: 1.
附点十六分音符:1.
表示音的休止的基本符号是0。为了表示不同长度的休止,可用增加0的数目、在0的右面加附点来标记。通常所用的休止符如下:
全休止符: 0 0 0 0附点全休止符: 0 0 0 0 0 0
二分休止符:0 0附点二分休止符: 0 0 0
四分休止符:0附点四分休止符: 0.
八分休止符:0附点八分休止符: 0.
十六分休止符:0附点十六分休止符:0.
三十二分休止符:0(下加三横线)附点三十二分休止符:0(下加三横线)
长达数小节的休止,可用长休止号。写在小节内,上面的数目字表示休止小节的数目。
仅有长度而无一定高度的音,用X记号来表示,音的长短则用在X后面或下面加短横线来标记。
在简谱体系中不存在谱号问题。它的音高是通过音符和调号来表示的。
简谱中的拍号和五线谱一样,用分数标记,它和调号一起记在乐曲名称的左下方,先记调号后记拍号。乐曲名称的右下方则词曲作者的姓名。
速度标记和表情术语记在第一行乐谱开始处的上面。
在多声部的记谱中,小节线多半是分开的,各声部单独记写。但有的器乐曲的小节线是按照乐器的分组连起来的。不论是分开或不分开,各声部的小节线一定要上下对齐。
记谱时要注意音符的空间距离,使小节与小节,拍与拍的距离大致相等,一拍之内音符少的要写松一些;音符多的要写紧一些。少于四分音符的各种音符,低音点要记在短横线下面。
简谱体系中音值组合法的规则,基本上与五线谱相同。只是在复拍子中不用代表整小节的一个音符,而用连线把音符按单拍子分组后连结起来。
休止符的组合法和上面所谈情况相同,当然不必再用连线。
连音记号记在音符的上面,用开口的括弧加上表示连音的数目字来标记。
简谱中的移调非常简单,只要把调号改动一下便可以了。例如C大调的乐曲要移高大二度时,只要把1=C改成1=D便完成了。
简谱中变音记号只用升(#)、降(b)和还原三种,重升(×)、重降(bb)是不用的。
在简谱体系中,较长的确定的转调,不用临时变音记号,而用转调后的调号来标明。
五线谱中所用的装饰音记号、省略记号、力度记号、速度记号基本上都适用于简谱。
为了避免代表断音的圆点和高音点相混,在简谱中断音用▽或▼来表示。
短倚音用小的十六分音符或十八音符标记,写在主要音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并用连线与被装饰的主要音相连。
前奏、过门、尾声和五线谱一样,用小音符标记,有的也用括弧括起来。
记写和弦时,音符下面的短横线,仅在最低音下记出。
关于简谱的记谱法,目前还没有一个较完整的体系,以上所谈的仅是简谱中一般最普通的知识,是很不全面的。
记谱法是指用符号、文字、数字或图表将音乐记录下来的方法,记谱法的基本乐理知识十分丰富。下面我给大家带来记谱法的基本乐理知识介绍,欢迎阅读!
记谱法的基本乐理知识介绍一首曲子一般都包含高低、长短、强弱等要素。用符号、文字、数字或图表将音乐记录下来的方法,它所产生的记录即称为乐谱。
古今中外使用过和正在使用中的记谱法是有很多的。就中国来说,古今使用过的记谱法就有多种。据说早在战国时代,卫灵公手下的音乐师叫师涓的,就能用某种记谱方法记谱了。据文字记载,中国隋唐时期就产生了工尺谱、减字谱(古琴用),宋代又产生了俗字谱。工尺谱几经沿变,至今仍有民间艺人使用。不过近、现代在中国使用比较普遍的是简谱和五线谱,尤其以使用简谱的人最多。从世界范围来看,使用最普遍的是五线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乐曲的不同内容和需要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记谱方法。如为古琴用的古琴谱,为锣鼓用的锣鼓谱,以及我们现在普遍应用的五线谱、简谱和在中国民间应用的工尺谱等便是。
各种记谱法虽然在其发展中不断地趋向完善,到21世纪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记谱法能够完美无缺地记录音乐。如音高、力度、速度上的细微差异,许多装饰音的奏法等,都还需要演奏者凭其各自不同的理解来加以具体的分析和处理。正确的记谱对创作和表演都是十分重要的,每个学音乐的人应该很好地掌握记谱法,特别是对学作曲的人来说,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古希腊音乐就是以两组不同的文字符号分别用于声乐及器乐的记谱。中世纪的格列高利圣咏、拜占庭圣咏及早期的复调音乐也使用文字谱。现在世界上仍可见到的文字谱,主要是19世纪初出现的数字简谱和字母。
记谱法的基本乐理知识解析中国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即西周以前就曾用律吕字谱和宫商字谱来记录宫廷里祭宴的音乐(雅乐)。前者借用了中国十二律(即一个八度之内分为十二个半音)的名称(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南吕、夷则、无射、应钟)来记谱。后者借有古代五声音阶的音名(宫、商、角、徵、羽)来记谱。
在中国汉代成书的《礼记·投壶》篇保留了古代演奏的鼓谱。以“口”“0”及“半”三种谱字记述作投壶游戏时两种鼓的演奏谱。这当是最早的谱式记载。
记录歌曲的乐谱也产生得很早,公元前一世纪成书的图书目录中即记载有歌曲谱,例如目录中有一本书叫《河南周歌诗七篇》,“歌诗”就是“歌词”;与之对应的另一本书叫《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歌声曲折”的词义就是“歌曲曲调”,这本记“歌曲曲调”的书,自然是歌曲谱了。但它究竟用什么方式记谱的?因为书早遗失,已无从知道。
《汉书·艺文志》中也见到“声曲折”与歌和歌诗相配合的记载。这些“声曲折”当是歌或歌诗演唱时的曲谱。
记谱法的基本乐理知识概述西方音乐的传统记谱体系正是以每个八度包含7个自然音这样一个标准为基础的。然而,当17世纪末将5个变化音级增加到键盘上时,这一体系就出现严重的问题。在传统记谱法中,12个音并不是同等地记录在谱表上,变化音没有自己的线或间。因此,对于变化音至少有一项附加的信息(临时变音记号或调号)需要解释(这会影响读谱者的短期记忆)。
这种不平等导致两个更大困难的产生。首先,有些调号使人感到是"简单调"(如c),有些调号是"复杂调"(如降c)。实际上它们的音程结构完全相同,只是绝对音高不同。其次,音高距离看上去是不明确的,即音符在谱表上的垂直比例不统一。两音符之间的音高距离不是从位置上直接表明,而是必须依赖读谱者对他所演奏的调和谱号的知识和记忆。
在传统记谱法中,同音名的音没有固定在谱表的线或间上,如相差八度的"c",一个在线上,一个在间上。这是因为谱表的线和间仅表现7个"自然"音,每八度中的音符是个奇数。
此外,谱号可以改变线谱上音符的音高位置,这更增加了读谱的难度。这是因为,要根据特定乐器采用相应的谱号,将特定乐器或声部的最有效音区固定在谱表上的中心位置。尽管如此,有些演奏家和歌唱家可将其音域扩展到3个八度以上,那么,又要去读多种谱号的乐谱或多条加线的乐谱。此外,由于调号或其他偶然的原因,相同音高的音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记法。
在传统记谱法中,音值符号要通过数学的方式来计算。对于读者,它们不是直观的而是需要一个信息处理过程。许多记谱法革新者认为,以相应比例的符号表示音值是记录音乐时间的优选方式。传统记谱体系植根于自然主义之中,难以记录无调性音乐和微分音音乐。此外,这一体系不是为中世纪以来发展的复杂乐器,和声和节奏而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