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宁宫花园位于慈宁宫西南,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改建,是明清太后太妃们休憩、礼佛之处,也是紫禁城佛堂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有咸若馆、慈荫楼、宝相楼、吉云楼等佛堂。
花园南北长约130米,东西宽50米,总占地面积6800平方米,是皇宫内最空旷疏朗的花园。园中仅有建筑11座,集中于花园北部,按照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安排,布局规整严谨却略显单调,主要依靠内部精巧的装修和院落中的水池、山石以及品种繁多的花木来烘托浓厚的园林气氛。 花园南部地势平坦开阔,莳花种树,叠石垒池,使太后、太妃们不必长途跋涉就能享受到山林之趣。幽清的环境曾引来灰鹤驻足,使园中的更添了超凡和灵动的气氛。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门票信息: 每年4月1日-10月31日为旺季,每张门票为人民币60元(不包括珍宝馆、钟表馆) 每年11月1日-来年3月31日为淡季,每张门票为人民币40元(不包括珍宝馆、钟表馆) 珍宝馆(即进入宁寿宫区,还包括戏曲馆、石鼓馆)参观门票:每张门票为人民币10元 钟表馆(即进入奉先殿区)参观门票:每张门票为人民币10元优惠信息: 身高1.2米以下儿童可以随监护人免票参观。 1.大、中、小学学生(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可凭学生证或学校介绍信购买学生票,每张20元/人。 2. 60岁以上(含60岁)老年人凭有效证件,门票半价优惠。 3.持有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的人员(凭有效证件),门票半价优惠。 4.离休干部凭离休证,免费参观。 5. 1.2米以下儿童免票参观。 6.残疾人凭残疾人证件,免费参观。 7.随团导游凭本人导游证,免费参观。 8.“三八”妇女节,女性观众享受门票半价优惠。 9.“六一”儿童节,14周岁以下儿童(含14周岁),免费参观。随同家长一人,享受半价优惠。 10.“八一”建军节,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免费参观。 开放时间:除法定节假日和暑期(每年7月1日至8月31日)外,故宫博物院全年实行周一全天闭馆的措施。每周一开馆时间为8:30—12:00,停止售票时间为11:00,停止检票时间为11:10,闭馆时间为12:00。 公交信息: 市区乘坐1路、2路、52路、59路、82路、99路、120路、126路、观光1线、夜17路、夜1路、夜2路、专2路在“天安门东”站下车然后步行约900米到达午门。或,乘坐1路、5路、52路、99路、观光1线、夜1路、专2路公共汽车在“天安门西”下车,然后步行约1000米从午门进入。 地铁:乘坐地铁1号线在“天安门东”站下车,步行约900米,即可从午门进入故宫。(故宫不设停车场,周边的公共停车场也较远,故不建议驾车前来)
明清年朝的紫禁城里有9999间房子,而这座城的主人就是号称是天帝之子的皇帝,在这片珍宝最集中,权力最集中,秘辛也最集中的地方,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单说紫禁城里的四座花园,第一座花园就是御花园。
御花园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花园,这座花园可以看做是清朝帝后还有皇族家眷们共同休憩、游玩和享乐的地方,皇帝为了增加家庭的和睦气氛,降低宫廷礼法森严的氛围,每逢五月的粽子节,八月中秋节,九九重阳节等等的重要节日,都会在这座御花园中举行宴饮等活动。
御花园中不仅有古树奇石,还有亭台楼阁,其中倚北宫墙用太湖石垒砌的“堆秀”石山,可以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帝后皇族们,还可以磴道而上,在石山上的亭子里俯瞰紫禁城。
第二座花园就是建福宫的西花园,西花园建于清乾隆五年,是乾隆皇帝的下旨建造的园林,该花园东西长度为67米,南北长度为64米,园林格调,非常精致,乾隆皇帝经常到这座花园来写诗赏画,并将很多自己喜欢的珍宝,封存于此。
可惜的是,1923年,建福宫被一把大火,被烧成了白地,连带着这片园林,亦成为了一片废墟。
第三座花园名叫慈宁宫花园,这座花园是专门为太后,皇后和太妃们所设,园中不仅有临溪观、咸若亭等建筑,还种植有松柏、梧桐、银杏和玉兰等观赏树木,而且园中还密植牡丹、芍药等花卉,可以说晨昏四季,景色不同。
讲完了上述三座花园,接下来就到了本文的关键地方,我们重点说一说宁寿宫花园,这座花园位于宁寿宫的西北角,建设于乾隆三十六年,南北长160余米,东西宽仅37米,这座占地5000多平方木的花园中,共有建筑物20多座。
比如:古华轩、旭辉亭、抑斋和遂初堂等等,初看起来,这座花园亦有亭台竹石,与其他的三座花园区别不大,可是您要知道这座花园的真正用途,心里就不会这样想了。
这座宁寿宫花园是专供死去了皇帝丈夫的太皇太后,以及太皇太妃们休息、游览和散心的场所。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说是干掉了一个皇帝,一下子紫禁城中,就会出现了几百个寡妇。
这些寡妇在皇帝丈夫去世后,她们就会从内廷的东西六宫,搬到这里来居住,大多数的太皇太后、和太妃们,都会早晚烧香,晨昏念佛,在香烟和诵经声中,过完自己的一生。
宁寿宫花园又被送了一个绰号——寡妇园。由于作用特殊,不仅宫中其他的女眷,一般不会到这座花园里来,就是其他宫中的太监和宫女,也是尽可能避免来这个地方,原因只有一点,怕沾染了这里的“寡妇”之气。
花园中原有临溪观和咸若亭等建筑,后来在万历十一年改名为临溪亭、咸若馆。清乾隆三十四年进行大规模改建,此后虽"颇有更动",但花园总的规模和布局始终没有大的变化。
花园的揽胜门内,叠有山石,起了"开门见山"的障景作用。山石之后,花坛上万紫千红,衬映出跨池而建的临溪亭。池亭周围,又有含清斋、延寿堂和东西配房相向而立,使临溪亭自然地成为花园南部的观赏中心。
花园北部的咸若馆,是全园的主体建筑,馆北有慈荫楼,东厢是宝相楼,西厢为吉云楼,围成半封闭的三合院。
咸若馆为清代太后和太妃们的礼佛之所。明代初建时称为咸若亭,后来的万历皇帝更名为咸若馆。清乾隆年间先后大修和改建,形成后来的规模。
咸若馆坐北朝南,正殿5间,前出抱厦3间,四周出围廊。正殿为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抱厦为黄琉璃瓦卷棚式顶。
馆内装饰考究别致,梁檩上的龙凤和玺彩画灿然生辉,顶部的海墁花卉天花清丽淡雅。室内明间柱子的装饰颇具藏式佛殿之意味。贯通东、北、西三面墙壁的通连式金漆毗庐帽梯级大佛龛,给人以庄严神秘和佛法无边之感。
馆内悬有清乾隆皇帝御书的"寿国香台"匾,两侧悬有一副对联:证最胜因金界庄严欢喜地;
赞无量寿宝轮拥护吉祥云。
并陈设龛、案、佛像、法器、供物等。
临溪亭始建于1578年,原名临溪馆,万历年间更名为临溪亭。
临溪亭位于花园中部偏南,建在矩形水池当中之单孔砖石券桥上,东西两面临水,南北出阶,与花园南面的入口和假山以及北部的咸若馆、慈荫楼同处于院落南北中轴线上。
亭平面方形,面阔、进深各3间,四面均当中开门,斜方格槅扇门各4扇,两侧皆为斜方格槛窗,窗下槛墙贴饰精美的黄绿色琉璃花砖,临水两侧门前加设木护栏。
亭之屋顶为四角攒尖式样,黄琉璃瓦绿剪边,檐下施斗栱。室内为花卉图案海墁天花,当心绘蟠龙藻井。
临溪亭东西两侧池畔环以汉白玉望柱栏板,池水清澈见底,池中游鱼自得,莲花芬芳。亭南北各有一座砖砌花坛,高1米,6.5米见方,种植牡丹、芍药等花卉。
花坛四周空地上散植柏树数十棵,其间穿插玉兰、丁香,通向临溪亭的小路将之划分为四片花木扶疏的小树林。临溪亭处于树影碧波环绕中,意境清雅,是皇太后、太妃嫔们游园休憩和赏花观鱼的绝佳场所。
上一篇:慈利自由行热门攻略
下一篇:慈舜考场自由行热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