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意思是:做官有余力就努力去学习,进修学业有余力就可做官。
对这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解释,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优”即裕也,有余力或有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做官有余力就努力去学习,进修学业有余力就可做官。
第二种说法是将“学而优”之“优”解为“优良、优异”。可译为做官优异就去学习,学习成绩优异便可去做官。在这两种说法中,显然是第一种说法更有道理。许慎《说文解字》中说:“优,饶也。”“优”的本义就是充足、宽裕,这里应该是“有余力”的意思。《论语·学而》中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正是这个意思。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赏析
这句话强调的是学习是终身之事,学习最重要的就是修养品德,没说当官是为了发财。而有些把当官当做发财,“千里做官,为了吃穿”,恰恰说明这些人学习学得不到位。古代做官的都是读书人,读的书又是儒家的四书五经,而其中出现了一些贪官污吏,从而认为是儒学教坏了他们,才会有贪官。觉得儒生都是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的男盗女娼。
其实,这样的看法是错误的。在儒家看来,犯奸作科就是辱没祖宗,就是最大的不孝,是与儒学背道而驰,贪官污吏就是没有把圣贤的书读好,才做出让门楣蒙羞的事。这些人自以为当了官,就一切圆满了,用不着学习圣贤之道了,正是因为不继续修德进德,严格要求自己,才做出有违儒家道德的事,与儒家的要求没有一点关系。
民族英雄文天祥说的好,读圣贤书就是为了成仁成义,舍生取信,杀身成仁,他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是为了唱高调,不是为了是说给别人听的,而是为国尽忠尽责的人生写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读《论语》感悟(200)
原文: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书中译文:子夏说:”做官仍有余力就去学习,学习如果仍有余力就去做官。”
我的感悟:
“学而优则仕”这句话我从小就听说过,好像是批评孔子的功利之心,它前面还有一句,是“仕而优则学”。
其实,这句话是子夏说的,当然也是孔子的思想。当年子路推荐学业未成的子羔出仕当官,就受到了孔子的批评,认为这是害子羔那孩子。可见孔子的理念就是“学而优则仕”。
子夏说,做官如果有余力的话应该去读点书;读书如果有余力的话就应该出仕,在更高平台上为人民服务。
这里的“优”可不是优秀,而是“有余力”的意思。我们平时对“学而优则仕”的理解,基本上都是你十年寒窗苦读,出类拔萃,金榜题名,就去当官,就能得到“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看来是误读了,是低层次的理解。
儒家的意思是,“仕而优则学”,是说,作为一个官员,主要任务是处理政务,但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你未必有解决的智慧,所以要读书学习,甚至出去进修,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个人的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从而更好的为官,造福一方。不然,有可能犯原则性的错误,害人害己。
“学而优则仕”,作为一个读书人,你读书就是为了用,为了用于实践,不然就是死读书,学到的知识就是死知识。所以,如果有机会就可以去考个公务员,既能践行理论,又能实现自己经世济民的伟大理想。
忽然觉得,子夏就是个哲学家,他讲的是学习与实践的关系,非常符合我大学学的辩证法,“实践-认识(学习)-再实践-再认识(学习)”。
我辈就是个俗人,所以理解有误。话说,若按我辈的理解,这句话也过时了,如今的职业五花八门,青年人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不一定非得从政,会计师、律师、心理咨询师、人工智能师、资讯管理师、土木工程师、造景师、品质管制工程师、陶瓷技师、公共卫生医师、护理佐理员、特殊教育师……列100种也举不完。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是促进社会健康向上发展的,都是正确的选择。
今天学习的是《论语》“子张篇”第13章的内容。
意思是工作之后还有余力的就应该去学习、进修,不断提高自己,学习、研究之余要多参与具体的工作与实践。
出处:
《论语·子张》(作者:孔子及其弟子。):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
子夏说:“做官的事情做好了还有余力,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还有余力,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给更好地推行仁道。
扩展资料
评语:
这段话是孔子教育方针和办学目的的集中体现。做官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那他就可以去学习礼乐等治国安邦的知识,学习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他就可以去做官从政。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不管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只要有机会学习,那就不要放过机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子张
上一篇:学雅芳邻自由行热门攻略
下一篇:学子幼儿园自由行热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