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福宫花园,始建于1740年,面积4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800多平方米。建福宫花园院落层次分明,建筑以延春阁为中心,四周有敬胜斋、吉云楼等十几处古建。
作为皇帝休闲放松的场所,建福宫花园与故宫整个的结构不同,集宫、殿、楼、阁、斋、堂、亭、轩于一体,是紫禁城内空间变化最丰富的院落。
由于乾隆皇帝的钟爱,1771年修建的宁寿宫花园就是以建福宫花园为蓝图。
太子居住的神秘花园
在紫禁城的后半部分,位于中轴线的北端,有三座花园,居中者在乾清宫后面的,叫做御花园。位于中轴线东北部的有宁寿花园,又称乾隆花园。位于中轴线西北部的即是建福宫花园。
早在明代建造皇宫时期,这里就是一处神秘的宫殿,是西六宫之一,称西五所,是专门供皇太子居住的场所。"皇太子",也就是"王储"和"准君王",这种金贵人物历代都受特殊保护,除了他的父母和师爷外,一般文武官员不许接近。
就是应皇帝之召,进宫到金銮殿或乾清宫面见君王的大臣或皇帝本家的亲王,也是不许随便进入的。因此,即便是在宫中侍候皇上多年的大臣,对于这处宫殿内部的奥秘,也不甚知晓。
紫禁城号称三宫六院,有许多地方是供神的地方。历代皇帝都宣扬"君权神授",认为天地万物是由神"创造的",皇上和皇子皇孙,都是上天的子孙,是要受神保护的。进入这处有神仙塑像和终日焚香燃烛的宫殿,去看那些栩栩如生的喜怒无常的神仙,既让人敬畏又使人肃然起敬。
建福宫花园建于1740年,其东为重华宫,南为建福宫,西面和北面是高高的宫墙。乾隆少年时代就是以皇太子的身份在这里度过的,在他继皇位后,将这里改建为建福宫花园,作为他休息和游乐的场所。
建福宫花园是参照江南园林设计的宫中之园,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园中建筑形式各不相同,亭台楼阁游廊曲折,高低错落,配置山石树木,景色秀丽典雅,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
乾隆皇帝和皇后、皇太后经常来此休息赏景。除近侍大臣外,通常的文武大臣都是不许进入的。乾隆喜欢写诗,有文献记载,在他的诗集中,至少有10多首是写建福宫花园的。花园里宫殿的匾额和楹联中,也有许多是乾隆皇帝亲自题写的。
乾隆皇帝特别喜欢"五福"这个字眼,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的:交泰三阳肇羲象;
敛时五福协箕畴。
大意是说三阳开泰和五福临门,乃是皇家的吉祥用语,也是民间常用的对联。
乾隆皇帝还写过一首《御制建福宫赋》,说建福花园之建筑是利用旧时宫殿改建的,俭而不陋,宫墙不扩幽而静怡。
他说他不赞成汉制之奢,峻宇雕墙,酒池肉林,应当居安思危,进贤纳谏,敛时五福,不要贪图安逸,此乃"建福"之本意。乾隆御制诗云:"
腊雪犹然鸳鸯瓦,东风全不发绫花。
愿将建福宫中福,赐予寰区万姓家。
乾隆喜好写诗,亦好安静。建福宫花园有静怡轩。诗云:意静则身怡,文轩并得之。
一时兹避暑,两岁未言诗。
纱牖风轻送,石阶旭渐移。
当年结构意,孤矣不堪思。
紫禁城内西北隅,有一座清代乾隆初年建成的宫廷花园,因其随建福宫而建,故名“建福宫花园”,又因花园地处内廷西部,亦称为西花园。
花园自清乾隆七年(1742年)起“渐次”构成,是乾隆皇帝参照江南私家园林营建的宫中之园。高高的宫墙内,殿堂宫室、轩馆楼阁皆备。东路以建福宫、静怡轩、慧曜楼等为轴线,构成南北3组院落,风格各异而错落有序,布局不失皇家建筑的严谨。西路以延春阁为中心,围以敬胜斋、碧琳馆、凝晖堂等,又多体现出乾隆朝宫廷花园的灵活多变。 乾隆皇帝对建福宫花园非常满意,不仅常常驻足流连,赋诗抒怀,还将自己所珍爱的顾恺之《女史箴图》和李公麟的《蜀江》、《九歌》、《潇湘》四幅名画收藏于此,称为“四美”而与养心殿的“三希”相应。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肇建宁寿宫花园时,更将建福宫花园作为蓝图之一。 令人痛惜的是,1923年冬,逊帝溥仪仍居紫禁城内廷时期,在一场奇怪大火中,这座瑰丽的花园连同其间无数珍宝都灰飞烟灭。 75年后,在香港陈启宗先生及其主持的香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资金捐助和大力支持下,建福宫花园得以复建重生,再现了当年皇家花园的胜景!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门票信息: 每年4月1日-10月31日为旺季,每张门票为人民币60元(不包括珍宝馆、钟表馆) 每年11月1日-来年3月31日为淡季,每张门票为人民币40元(不包括珍宝馆、钟表馆) 珍宝馆(即进入宁寿宫区,还包括戏曲馆、石鼓馆)参观门票:每张门票为人民币10元 钟表馆(即进入奉先殿区)参观门票:每张门票为人民币10元优惠信息: 身高1.2米以下儿童可以随监护人免票参观。 1.大、中、小学学生(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可凭学生证或学校介绍信购买学生票,每张20元/人。 2. 60岁以上(含60岁)老年人凭有效证件,门票半价优惠。 3.持有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的人员(凭有效证件),门票半价优惠。 4.离休干部凭离休证,免费参观。 5. 1.2米以下儿童免票参观。 6.残疾人凭残疾人证件,免费参观。 7.随团导游凭本人导游证,免费参观。 8.“三八”妇女节,女性观众享受门票半价优惠。 9.“六一”儿童节,14周岁以下儿童(含14周岁),免费参观。随同家长一人,享受半价优惠。 10.“八一”建军节,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免费参观。 开放时间:除法定节假日和暑期(每年7月1日至8月31日)外,故宫博物院全年实行周一全天闭馆的措施。每周一开馆时间为8:30—12:00,停止售票时间为11:00,停止检票时间为11:10,闭馆时间为12:00。 公交信息: 市区乘坐1路、2路、52路、59路、82路、99路、120路、126路、观光1线、夜17路、夜1路、夜2路、专2路在“天安门东”站下车然后步行约900米到达午门。或,乘坐1路、5路、52路、99路、观光1线、夜1路、专2路公共汽车在“天安门西”下车,然后步行约1000米从午门进入。 地铁:乘坐地铁1号线在“天安门东”站下车,步行约900米,即可从午门进入故宫。(故宫不设停车场,周边的公共停车场也较远,故不建议驾车前来)
建福宫花园格局是以宏伟的延春阁和宽敞的静怡轩为主,周围有玉壶冰、凝晖堂、妙莲花室、碧琳馆、敬胜斋、吉云楼、慧曜楼、积翠亭等建筑环绕。
这里的建筑布局错落,构思精巧。以游廊的设计特色鲜明,不仅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而且使各个建筑物巧妙相连,造成虚实相间的艺术效果,一反皇宫花园四平八稳的风格。乾隆喜欢在这里休息、游乐,也常在此吟诗,高兴时就召见能文能诗的近臣在此一唱一和。
建福宫花园为帝后休憩、娱乐的场所。建福宫花园坐北朝南,以延春阁为中心,周围散布有敬胜斋、碧琳馆、凝晖堂等建筑。
这些建筑高低错落,内以游廊相连,并配有山石树木,虚实得当,堪称融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艺术特色于一体的佳作。
而且它布局十分独特,不像御花园、慈宁花园等故宫花园追求左右平衡对称,因此在我国古代宫廷园林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乾西五所是内廷西六宫以北五座院落的统称。乾西五所与东路的乾东五所相对称,由东向西分别称为头所、二所、三所、四所和五所,每所均为南北3进院,原为皇子的所居。
乾隆皇帝即位之后,将乾西二所升为重华宫,头所改为漱芳斋并建戏台,三所改为重华宫厨房,而后拆建四、五所改建建福宫及花园,从而彻底改变了乾西五所原有的规整格局。
建福宫花园一组建筑,东一路以轴线控制,布局不失皇家建筑的严谨气氛。西一路以延春阁为中心向心布局,建筑形式也多体现了乾隆时期灵活多变和丰富多彩的特点。
园内是一个以静怡轩、慧曜楼一组建筑为主体的院落,甚为封闭、安谧。西边以延春阁为主体建筑,倚宫墙建有吉云楼、敬胜斋、碧琳馆、妙莲华室和凝晖堂。它们不仅以富华、艳丽的建筑立面遮蔽了平直的宫墙,而且在一片楼宇、花廊纵横的空间里衬托出延春阁的高耸和宏伟。延春阁的南边,叠石为山,岩洞磴道,幽邃曲折,古木丛篁中,饶有林岚佳趣。
凝晖堂面东三间,以南室"三友轩"称著。1747年,乾隆帝以旧藏有曹知白十八公图、元人君子林图、元人梅花合卷庋轩中。岁寒三友深为乾隆帝所喜爱,遂以"三友轩"颜额,并御制三友轩长诗,书以巨幅悬于轩内。
除藏三友珍品外,另在三友轩窗外种植松竹梅更是内外相呼应。堂中有联道:十二灵文转宝炬;
三千净土荫慈云。
读之联句,如入佛门之地,可知此地曾为供佛之处。
妙莲华室,有联道:青莲法界本清净,白毫相光常满圆;
转谛在语言而外,悟机得真实之中。
碧琳馆为一座依山而建的小巧玲珑的建筑,馆前叠石种植竹、桧,大有"咫尺间,缥缈蓬壶趣"的意境。
延春阁平面呈方形,面各五间,周围廊,二层出平座,四面各三间。《国朝宫史》记载有:阁内南面匾曰、联曰;东室门上匾、西室门上匾、东次室联、东西室内匾、右室联、西面匾、左室匾、右室匾;二层楼上匾、最上楼匾。
从记载来看,延春阁虽然外观二层,内实为三层,为明二暗三有夹层的楼阁式做法,其中底层间隔较多,宁寿宫花园的符望阁仿延春阁所建,因其底层分布复杂多变,真真假假变幻其中,身临其境难辨东西南北,因有迷楼之称,由此延春阁布局之复杂可想而知。园内各具特色的建筑
敬胜斋外观九间,内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五间与延春阁正对,两侧接游廊与阁相连。室内阁上有匾为:"旰食宵衣"。是对帝王废寝忘食,勤于政事的赞誉。斋西四间偏于花园的西北角,为1743年,在西墙西移后所添建的。
慧曜楼是在1757年增建的一所佛楼。这是建福宫及其花园自1742年始建后最后建成的一座建筑。
慧曜楼楼进深一间,面阔七间,上下二层,楼梯设在东侧,供上下,楼内曾供有佛像若干尊,还有残坏的石佛座存于每间之中。由于地域狭窄,房屋进深小,因此将后檐柱包砌于北宫墙,以增加进深,扩大室内空间。
建福门是在清乾隆年间随建福宫而建的,是建福宫南出之主要门户。琉璃门一座,开大门两扇,东西各有随墙角门一座,门内为抚辰殿。抚辰殿,面阔三间,卷棚歇山顶,蓝琉璃瓦顶绿琉璃瓦剪边,前后带廊,后廊左右接抄手游廊与建福宫相连,构成一进封闭的院落。
惠风亭位于建福宫后庭院的中央,正方形,面阔各三间,重檐攒尖式顶,上覆紫色琉璃瓦,孔雀蓝琉璃瓦剪边,白石须弥座台基,周以白石栏板、云纹望柱,秀美中亦显庄重典雅。
静怡轩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三卷勾连搭式屋顶,周围廊,前檐出抱厦三间,左右有游廊与前矮垣相接,自成体系。西侧游廊在这里既作为静怡轩院的西院墙,又辟垂花门与花园相连,使静怡轩作为建福宫的寝宫,既不能离开轴线,又与花园相连。这种宫苑相间的布局手法,运用的十分得当。
静怡轩在东一路建筑中属体量较大的一座,由于它采用三卷勾连搭式的屋顶,而不是像庑殿顶和歇山顶那样有着高高的正脊,因此虽然占地面积较大,但并没有建筑高突的感觉。
相反,三卷勾连搭式的屋顶,曲线优美坡度平缓,作为园中之寝,其建筑形式又与园林建筑相和谐,也是宫殿区有别园林区的一种过度形式。静怡轩被视为建福宫的寝宫,是乾隆皇帝为守制所居而建。
然而"当年结构意,孤矣不堪思",乾隆为皇太后守制时未能在此居住,不能遂初葺之意而发忧伤之感。在伤感之中,又感慨"城市人烟遮倍常,只有静怡犹凉爽",曾有两年的时间在这里避暑,亦不曾作诗,以体验"意静身则怡"的意境。
乾隆喜欢古玩文物珍宝,御览之后,就选其最佳者珍藏在此。乾隆当了60年皇帝,谁也不知道,他在这里收藏了多少珍宝,然而,近臣皆知,当时的建福宫花园是一座当之无愧的珍宝仓库。
乾隆去世后,嘉庆皇帝曾下令将此处收藏的珍宝、玩物全部原殿加锁封存。以后,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诸朝,谁也没有启封,更没有查库。
清末代皇帝溥仪被准许继续居住在后宫,生活供应由政府提供。溥仪喜欢建福宫花园,就把它稍加装修,居住在里面。他曾开启过少数仓库,看到过那里面存放的大量珍宝,他还登上屋顶天沟观看宫殿风光。
对溥仪来说,这里也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后来的一天夜里,建福宫花园内的敬胜斋突然发生神秘的火灾。整个花园建筑夷为平地。
那座一度华美绝伦的建福宫西花园,以遗址的形式,从此隐匿宫墙深处,不为人识。后来,经故宫博物院设计施工,历经5年,这座宫廷园林建筑在废墟之上重现。
上一篇:建发山外山自由行热门攻略
下一篇:建桥大道自由行热门攻略